课堂管理的支柱理论——读《课堂管理会者不难》有感这是本书的第三章,支柱理论可以说是管理的基本原则。王老师说了四点,分别是:认清课堂的基本特点、预防意识、大局意识、合理的期望值。但我认为第一点和第四点王老师在前文中谈到了,就不应该再说,但本章的预防意识和大局意识值得我们细心品读。 防范意识 先来说说防范意识。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要尽早发现征兆,把可能的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其实有经验的老老师在这一点上会做到很好。王老师把预防分为两个层面:一般性预防和重点预防。 一般预防指通常情况下的预防措施。比如课堂常规。首先要做到有言在先,交代清楚。这点很好理解,假如我们提前把规矩定好,定的合理、清楚、明确,有可操作性学生就会有法可依,班干部就可以依法去管。但班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班主任,还有任课老师,假如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没有沟通好,就可能会出现对同一种现象要求不一的现象,比如上课举手回答问题,有些老师气场强大,喜爱学生自由回答,那么会造成学生在另外一位老师面前也自由回答。这该怎么办呢?王老师也给予解答:这时候就要求班主任做好沟通工作,实在不能统一,各位老师就要给学生交代清楚,而且我们对这样的规矩不要变来变去,让学生无法是从。 我们上课还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即使我们有言在先,交代清楚了,但还有孩子违反纪律。这该怎么办呢这就要求我们积极预防,既在课堂上密切关注课堂气氛和学生状态。假如发现有一定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我们可以搞点小活动放松下,及时调节。也就是说要赶在学生发生重大问题之前,让学生发泄一下,这样我们可以把握课堂节奏,当然也会提高课堂效率。 重点预防方面,王老师从三个方面来谈。 一是针对可能发生课堂纪律问题的班级做重点预防。这点我很理解,因为我们大多数老师都带两班,小科老师往往带五六个班。班一多就有比较,就会觉得有差别,有时候这种差别还很大。那么我们在上课前就要了解这个班制定预案。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有些班集体荣誉感特别强,假如我们不注意在这个班面前表扬其他班而批判这个班的话,(往往我们不自觉的就做了。)那有可能就得罪这个班了,不配合等情况就可能出现。 二是重点情境的预防。这个情境指的是周末、突发事件(停电、打雷、下雪)、节假日、外出活动等等。这个也很好理解,比如周末,学生在学校有规律的生活,一到周末就疯玩。造成“5+2=0”。这时就要求我们呢做到预防,比如发短信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