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学校一直非常重视贫困学生工作,在完善经济资助体系的同时加大心理援助的力度,进一步加强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经济资助和心理援助并举,拟定以下实施方案。一、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贫困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比其他学生高出 20%,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其消极的心理表现为.悲观、自卑心理;抑郁、焦虑心理;虚荣、嫉妒心理;敏感、偏激心理;还有少数意志薄弱贫困学生表现出依赖、懒惰心理,甚至个别偏激的仇视、报复心理。要充分认识贫困学生心理问题极其影响的重要性,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帮助他们调整心态,面对困难,自立自强,健康成长。(一)建立贫困学生心理档案全面准确掌握贫困大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建立贫困学生心理档案。档案应包括基本个人情况,家庭人员构成,经济来源,经济水平,心理进展水平等。档案记录力求详实,及时,准确,为干预是否实施提供依据。 (二)建立贫困学生定期访谈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作用,与贫困生定期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对存在心理危机倾向和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高危个体要及时进行跟踪关注并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并到心理咨询室备案。(三)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贫困学生的“心理韧性”心理韧性是个体在面临压力事件时恢复和保持适应性行为的能力。心理韧性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它是个体对于重大生活逆境的积极适应性。同样是经历经济困难的贫困大学生,有人一蹶不振、萎靡消极、自卑抑郁,有人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积极乐观,这反映了他们心理弹性水平的差异。结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开发潜能、增强心理免疫力为主”的原则:从正面开发各种潜能,培育积极心理品质,增强心理免疫力和对不健康心理的抵抗力,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通过讲座、视频、书籍等途径宣传“心理韧性”的内容,传授处于高危环境中提升个人心理韧性的方法和技巧;制造学生参加有意义活动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培育贫困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将挑战看作是生活的调剂;发现贫困学生的自身优势,鼓舞他们挖掘自身潜能。鼓舞贫困学生加强同学之间的情感沟通,有意识地培育提高自己的心理韧性水平;多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对自己进行深刻剖析和反省,大幅度提升心理免疫力和抵抗力,丰富和进展生命最佳状态。(四)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