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读后感 10 篇 醉翁亭记读后感 10 篇 当仔细看完一本名著后,信任大家的收获确定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可能你如今毫无头绪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醉翁亭记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醉翁亭记读后感 1 大散文家欧阳修同范仲淹一样,在北宋时主见改革;也同范仲淹一样,被保守派排挤出朝廷,远赴安徽滁州为官。但与范仲淹不同的是,欧阳修似乎远比范仲淹洒脱:既然满腔的报国热忱无人欣赏,那就自得其乐好了―毕竟人生处处是风景 ,在众人皆醉(事实上是佯醉)的状况下,何必与污秽一争高低呢?!所以,在滁州,欧阳修细心经营着自己的文字天地。布局谋篇、遣词用句,无处不显示出的苦心 。 宋朝的大理学家朱熹曾在自己的《朱子语类》中说,欧阳修的文章,多是历经多次修改而成的;而后来真的有人得到了《醉翁亭记》的原稿,觉察仅文章的开头就改得一塌糊涂。围绕“滁州四周皆山”这一内容,欧阳修开始竟用了几十句 !改来改去,直到定稿的时候,才确定用“环滁皆山也”这五个字。 在这样的苦心经营下,《醉翁亭记》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当是理所当然的事了。不过,我在这里想说的,却并不是欧阳修是怎样的仔细,而是说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相对于他的政治生涯而言甚显“屑小”的事业―做文章上的心态。 虽说“文章千古事”,但对于欧阳修来说,在政坛上叱咤风云,于国于民有所作为,当是他最大的理想和追求。但是,当这种追求不合于世时,欧阳修也总有排遣的法子。他不消沉―《醉翁亭记》中的“乐”就足以证明;他也不昂扬―时势不利,空有报国心,难得施展处。那么,好吧,自得其乐,经营自己的另一方天地吧。 醉翁亭记读后感 2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多优美的词句呀!这出自于大作家欧阳修之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爱山水之甚深,名垂青史。 “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每当听、读这些诗句,我似乎来到了那儿:走在山间小道上,耳边传来阵阵水声,那声音,似从远方传来,又像近在咫尺。再走几步,那清泉便显露出来了,这时,一只松鼠爬来,触动了高高的苇草,通过苇草摇摆的空隙,我观看——一座竹亭建于水面之上,它莫非为醉翁亭也?…… 这篇文章,写得生动、简洁,每个字都与大自然的元素紧密不离,表达了欧阳修清高的精神,和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作风。 欧阳修对于山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