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慈云寺的导游词 重庆市慈云寺导游词 1 碧绿的颜色染成一幅画,草本葱茏绿丝飞舞,欢乐的枝杈,耀眼的光彩,当机立断地组成完美的线条。耳中隐隐听到远处传来的流水击石声,在青山掩映中我向着慈云寺走去。 说起来惭愧,身为巩义人,别的名山大川去的不少,但对近在咫尺家乡仅有的几处文化景观却从未曾涉足。今日忽感心血来潮便和母亲一起来到了这青龙山脚下的慈云寺。 巩义的慈云寺虽不像江苏淮安慈云寺那样有清朝玉琳国师的肉身坐镇,也不像北京帝都脚下的慈云寺那样香火鼎盛,却以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而闻名天下。巩义的慈云寺始建于东汉明帝时,有寺僧摩腾,竺法兰自天竺传教而来于洛阳修建白马寺。后又云游至此,见其山水秀丽,便又建一寺名曰慈云禅寺。慈云寺的意谓:慈心广阔如云,荫庇大千世界。又有唐朝三藏法师受命于此修编经文,极盛之时殿堂栉比,金碧辉煌。寺僧五六百人,香客如云,纷至沓来。因其形胜之雄,兼之制度之美,有称元公之庐山,达摩之少林无逾此地。 回想起慈云寺之盛,虽饱经沧桑,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近代又遭遇_之祸,却依旧使我充满遐思,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向前走了约莫一二百步便看到了树影摇曳中显出几所瓦舍,走近前一看寺庙门前正是慈云寺的招牌。观其外貌山门略显狭小,我微微有些失望,随即便提起心走了进去,一入寺中,便见檐下赫然端坐着一尊弥勒像,约合一丈大小,佛首容貌逼真,虽无纤毫毕现之功,然其笑容灿烂,憨态可掬,一双大眼中隐隐透出看破红尘世情的光芒。一手抚肚,一手执扇,那肚皮却是极大,甚是光洁。历来不知有多少人亲抚过。其实弥勒本为未来之佛,佛家言其一量劫五十六亿年后降世。最初佛像体态纤瘦,表情肃然,因在两宋之际有一疯胖和尚屡屡显圣,又有谒日已为弥勒化身,始有大肚之像,谓其无量容纳一切。 再望四周墙壁绘有释加成佛故事,自佛祖降生到菩提树下悟道皆有所录。走进院内正前方是大雄宝殿,中央有一小潭,左右是数间屋舍。我直入宝殿迎头便是佛陀圣像,身披彩衣让我颇觉怪异。殿内数根太极柱,有一个合抱精细,雕以盘龙栩栩如生。 自殿中出来,向后边几处楼阁走去,虽有些陈旧却让我有些喜意。见那庙宇之中错落有致地木阁,青石板铺就的小巷,高高的老式门槛,深深的天井庭院,精细生动的木雕石刻装饰,都似在无声地诉说着从古到今的故事。纵然有些简陋却也比那些近代新建看似恢弘实则新旧混杂犹如大杂烩一样的庙宇更撼人心。 左转右转间终于看到了寺中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