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细节的教育意义课堂教学需要整体构思,同时,课堂教学又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细节的教育力量也不能忽视。下面简要例析之: 一、细节中的误导 一位老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让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当学生汇报各自测出的数据时,这位老师有选择地往黑板上写数据,周长是直径的 3 倍多一点的数据就写在黑板上,而误差较大的就不写了。然后,老师让学生算出每组数据(即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并一一板书在黑板上,再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数据,从而顺利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这一规律,进而引出圆周率。 老师有选择地板书数据,这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却给学生一个错误信息:实验数据是可以取舍的,“不好”的可以不要。这样能帮助学生养成严谨、仔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结论当然是否定的。 二、细节中的强化 张齐华老师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快结束的时候播放了一则奶粉广告。广告大意是:东东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 4 份后,数数人数,发现有 8 个小朋友,就从侧面横切了一刀,正好平均分成了 8 份,每人拿了其中的一份。东东正准备吃,发现又来了一个小男孩,正舔着嘴唇。东东急中生智,将自己手中的蛋糕一掰为二,把其中的一半给了刚来的这个小男孩。 师:从广告中的画面中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东东一开始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这个蛋糕的1/4。 生:后来东东把蛋糕平均分成了 8 份,我想到了 1/8。 生:一共有 9 个小朋友,我想到了 1/9。 师:假如把蛋糕平均分给 9 个小朋友,那每个小朋友就能吃到这个大蛋糕的—— 生:1/9。 师:那第九个小朋友分到的蛋糕,你可以想到几分之一? 生:1/2。 师:这里的 1/2 是整个蛋糕的吗? 生:不是,是东东手上蛋糕的 1/2。 生:我想到了,最后一个小朋友分到的蛋糕是整个蛋糕的1/16。课到此已十分精彩,但张老师似乎意犹未尽。 师:你能联想到,真是太棒了!你们喜爱东东吗? 生:(大声地)喜爱! 师:东东送出了自己手中的蛋糕,你认为他收获了什么呢? 生:我认为东东收获了感激,他把蛋糕分给了其他小朋友,其他小朋友会感激他的。 生:我觉得他收获了友谊! 生:我觉得他收获了欢乐,帮助别人是欢乐的。 …… 这一短短几十秒的延伸,强化了学生心灵深处的那份真爱,那份友谊,那份欢乐。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收获了高尚的情怀。 三、细节中的点化 课堂教学中除了预设的细节外,还会生成许多意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