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储能投资人:这些数据应该细看5 月 22-24 日,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简称“CNESA”)举办了它的第 6 届年度盛会“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2017”,并在会上发布了 2017 年版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在白皮书前言里,CNESA 用“波澜不惊、春和景明”概括了当前中国储能行业的发展现状,比去年的“水面初平云脚低”所描绘的早春状态,有了更加喜人的发展态势。如果说政策和产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过程,今年 3 月份,我国首个直接指导储能产业发展的综合性政策——《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已经将当前业界最关心的补偿以及市场价格机制提上了议程,包括可再生能源场站中储能的补偿机制、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及容量市场的补偿机制以及支持用户侧储能通过市场化方式参与电能交易或辅助服务的政策,并鼓励多元化储能在横纵向互联互补的综合能源体系中体现多种价值,储能的商业化前景跃然纸上。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修炳林在此次峰会上还称,该指导意见已经完成意见征求过程,目前正在进行修改完善,并争取尽快发布。该意见征求稿同时还明确了几类具有产业化潜力的储能技术方向,提出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和需求,要开发分别适用于长时间大容量、短时间大容量、分布式以及高功率等模式应用的储能技术装备。展开剩余 82%而在此次 CNESA 公布的白皮书里,一些数据也印证了行业引导政策。分布式和微网储能增长最强劲白皮书显示,2016 年中国新增投运储能项目中,用户侧(即分布式发电及微网领域)的装机规模增速最大,为 727%(超 7 倍),与全球的 698%(近 7倍)的节奏基本保持一致。我国用户侧储能的市场驱动力多来自工商业领域的电费节省以及在弱电地区与新能源组合对昂贵的柴油发电的替代。不同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居民电价普遍高于工商业电价,因此居民应用是发达国家的“光伏+储能”方案的应用主流。阳光三星成为了 2016 年中国储能企业中最突出的一位,新增装机规模最大,同时代表了一种市场(阳光电源逆变器)和技术(三星 SDI 电池)优势互补的企业合资典范。早在 2002 年国家“送电到乡”工程中,阳光电源上万套光伏控制逆变一体机就应用于西北、西南区无电区。而类似的规律还表现在,国内的光伏企业依托海外光伏营销渠道优势积极进入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户用光储和分布式微网等用户侧市场,例如全球光伏电站装机规模第二的协鑫就成立了自己的储能公司,并提出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