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页中国改革报/2019年/2月/27日/第012版观察激发落后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河北省灵寿县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国家发改委办公厅扶贫挂职干部王吕国家发改委社会司扶贫挂职干部鲍文涵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扶贫挂职干部赵心泽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进一步激发中部较落后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的政策措施,根据国家发改委人事司安排部署,我们近期在河北省灵寿县开展专题调研。调研中,听取了有关部门和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对企业负担重、项目落地难、营利能力弱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发展活力和质量不高民营经济在河北省灵寿县经济全局中占据重要地位,灵寿县经济开发区入驻企业中97%为民营企业。2018年,经济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7.97%。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县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并吸纳了大部分新增城镇就业人口。但是,2018年灵寿县民营经济产值不足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1.1亿元,仅为石家庄市(下辖8区、13县、市)的1.3%,同比增长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民营经济发展总量不大、活力不足,质量不高。产业规模小。灵寿县初步形成了生物制药、环保材料、建材生产、纺织制造等协调发展的工业格局,但各领域的龙头企业不多,产业规模偏小。例如,石材产业是灵寿县的传统产业,但县内却无一家规模以上企业,多数企业为家庭式作坊。调研中发现,仅灵寿县三圣院乡就有小作坊365家,不仅产值小、工艺不佳、抵御风险能力也较低,且存在环保、安全生产等隐患。优质项目少。灵寿经济开发区是“省级经济开发区”,2017年园区生产总值43.07亿元,约占全县GDP的43%。目前,入驻企业55家,但是规模以上企业仅占50%,大部分集中于建筑材料、纺织品制造等领域,缺乏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企业效益普遍偏低,其经济开发区投资强度达到300万元/亩,但项目建设竣工投产后实缴税收达到15万元/亩/年以上的企业寥寥无几,政府制定的补贴政策长期“无用武之地”,甚至有的企业已停产多年,厂房荒芜、土地闲置,造成浪费。创新能力弱。灵寿县高新技术企业较少,产品生产多集中于初加工领域,2017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仅3.6亿元。例如,灵寿县的云母储量超过1300万吨,但是多年来缺乏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处于开采和初加工阶段,综合利用率仅40%(国外已做到100%利用,工厂无废料),环境污染较重。出口日本、韩国等地的多为云母粉等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常年遭受“剪刀差”,深陷“资源诅咒”。转型升级难。目前,灵寿县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仍处于起步阶段,工业的数字经济渗透率不足10%,和发达地区差距巨大。多数企业对本行业提高效率和促进转型的前沿技术缺乏了解,且由于转换成本高、资金投入大、收益周期长、风险不可估算等原因,很多企业都是“差不多先生”,缺乏变革思维。大多企业负责人表示:“现在虽然难,但也够养家糊口”。同时,政府也担心提高准入门槛后企业会搬迁到临县,造成税收流失。营商环境制约活力近年来,灵寿县先后出台招商引资政策10条、开发区土地预收储意见、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政策10条等措施。尤其是在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后,民营企业家备受鼓舞,“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但是实际仍有多方面因素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发展。第2页共3页放管服改革的“形、神”尚未兼备。灵寿县组建行政审批局,对107项划转事项进行流程再造,大力压缩审批时限、压减审批环节、减少审批要件,总体压缩审批时限52%,放管服改革初现雏形。但是,政务大厅仍然存在认识不统一、发展不平衡、服务不到位、信息共享难、部门协调难、平台统筹难等问题。企业反映由于授权不到位,很多涉及国土、住建、环保、消防等部门的事项仍需回到部门盖章,再到政务大厅审批,反而增加了跑腿办事难度。“项目等土地”的情况较为普遍。由于灵寿县财力有限,收储土地较少,很多时候是项目引进签约后再去落实用地指标。在此过程中要面临拆迁、补偿、组卷等一系列工作,仅处理拆迁矛盾就耗费大量时间,办理土地使用证审批更是短则半年,长则一年两年。河北财源塑胶有限公司2014年进驻灵寿经济开发区,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