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明荣知耻让美德滋润生命》安全教育教案 第十一课时明荣知耻让美德滋润生命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知道什么是自尊、知耻,了解自尊与自傲、虚荣的不同。2、知道自尊知耻是个人良好品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 培育个人的知耻之心,提高辨别善恶、荣辱、是非的能力。 七年级安全教育教案第十一课时明荣知耻让美德滋润生命 [过程与方法] 实行正确的方法面对羞耻感,从“知耻”而“记耻”“记耻"而奋发,发挥羞耻心的积极作用. 正确对待自尊与虚荣、自尊与自傲,学会自尊,学会尊重别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育个人勇于承认错误、改过自新、对他人和社会履行应尽义务的态度。 树立在个人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讲道德、负责任的价值观。3、增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把个人的荣辱与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结合起来,树立为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理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羞耻之心,义之端也",“什么是自尊”,“自尊与自傲、虚荣的区别”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羞耻之心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改变陋习,培育良知”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知识体系: 框:做人从知耻开始. 什么是羞耻的观念? 羞耻的观念指:对自己言行的过失和对自己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要有羞辱惭愧之感。 羞耻之心有何重要意义? 羞耻之心是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一种精神力量。能使人改过自新,自觉地根据社会要求去履行义务,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情. 知耻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品德素养的重要条件. 羞耻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反应,能够催人奋进。 羞耻之心对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至关重要对公民切实履行社会道德义务,树立道德责任感,具有普遍的实际意义。 羞耻之心能树立公民对国家和民族的道德责任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励中国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从而促进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 如何培育羞耻之心?培育羞耻之心,就要根据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 第二框:立身需要自尊 什么是自尊?自尊也称自尊心,是一种自己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尊重与爱护的心理。 自尊的重要性是什么? 自尊心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 自尊是成才和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成才与成功的重要条件。一个人有了自尊,就会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为人处世就会光明磊落.个人的生命因为有了自尊,才显得更加有力,社会也正因为有了千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