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房地产市场进展状况与分析 一、上海市房地产市场进展的阶段特征 (一) 市场的初步开创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首先改革了住房由政府统建统配统管的制度,开始进行商品房建设。这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其一是侨汇房的推出,引进商品房生产的新机制;其二是优惠价商品住宅试点起步,为住宅商品生产探究了路子。这一阶段是以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组建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作为房地产开发经营主体开始出现,投资主体开始向多元化进展。上海房地产业突破了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模式的禁锢,从萎缩开始复苏,但总体上还处于萌芽状态,并且以国有企业为主,运行以计划经济特征为主,没有形成规模。 (二) 以增加供给为导向的推动市场进展阶段 这一阶段,在住房短缺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以增加供给为导向,以增加开发投资为主要手段. 1984 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到城市,中央逐步明确了市场化导向的改革思路,实行了几个重要措施,其一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起步,开征三资企业土地使用费和进行土地批租试点,至 1991 年底,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外销的土地一级市场;其二是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出台,1991 年《上海市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出台。 1992 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发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后,上海放开房地产市场。中外房地产商纷至沓来,各行各业竞相涉足房地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房地产投资热。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数量猛增,开发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形成了以开发投资为主要手段的房地产市场,供给明显增加。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房屋产权多元化的格局,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房地产业的增加值快速递增,上海房地产业已经形成覆盖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但是,超常增长也出现了一定的盲目性,商品房供给超过了市场有效需求,空置量迅速上升,带来了隐患。 (三) 以激活需求为导向的拉动市场进展阶段 1996 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前几年房地产投资热中开发的项目陆续竣工上市,上市量集中,吸纳量不足,出现了商品房空置量攀升这一带有阶段性、结构性的进展中的问题。上海提出盘整消化等一系列包括土地、金融、财税等调控市场的措施,主要有:控制土地供应总量,调整房地产投资结构,对土地供应实行总量控制、用途管制,形成了外资用地以工业为主、内资用地以住宅为主的投资结构.放开搞活房地产二、三级市场,1996 年出台了《关于搞活本市房地产二、三级市场的若干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