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情境分析题(一)(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老师对学生作业采纳“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请问:1.这种做法是否符合记忆规律?【B】[单选题]A.符合 B.不符合2.这种做法有何弊端?【ABCD】[不定项选择题]A.容易引起学生记忆疲劳 B.降低学生记忆的效果C.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主动性 D.使学生对学习造成心理障碍(二)(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 小题 6 分,第 2 小题 7 分。共 13 分)以下是老师用“一起”造句的设计:设计:(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小组长组织沟通人的句子,选出最佳句子.(4)小组内修改,练说最佳句子,准备参加班级沟通。(5)各小组汇报沟通,评出最佳句子。请问:1.上述设计属于【B】。[单选题]A.传统学习方式 B.合作式学习方式 C.探究性学习方式 D.自主性学习方式2.该学习方式的目的是【AB】。[不定项选择题]A.培育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 B.培育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C.培育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D.培育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一)(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 小题 6 分。第 2 小题 7 分,共 13 分)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老师讲授如下:连接 AC,因为三角形 ABC 与三角形 CDA 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 ABC 的面积等于 1/2 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 ABCD 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老师列举了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老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1.你认为该老师的作法【B】.[单选题]A.正确 B.不正确2.你认为这种教学有何弊端?【ABC】[不定项选择题]A.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B.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被扼杀C.导致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缺失D.增强老师的教学能力(二)(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为他写到:“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慧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语言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逝了,而且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1.该老师的做法有何成功之处?【ABCD】[不定项选择题]A.尊重和鼓舞学生B.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