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柯桥街道城市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杨秀娟韩赵娜随着柯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柯桥的城市功能越来越健全,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显得日益重要。柯桥街道作为绍兴县的主城区,现有20个社区、11个居委会,全部为城镇居民,小区内的城管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尤其是近三年来街道重视对城市管理的投入,做了大量惠及老百姓的民生工程,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在摸索中不断前进。一、具体做法及成效(一)创新载体,推进城市管理。一是加大城管监察力度。街道于2009年8月成立了城监监察中队,现有队员10人,负责管辖街道范围内的小区市容市貌管理、违法违章搭建治理、配合数字城管等工作。一年多来,配合县城监大队加大了对马路市场、夜排档的整治力度,查处违章搭建69起,拆除42处,拆除违章建筑8711平方米,有效控制了城区违法违章建筑的蔓延;配合县清水工程建设,对城区船屋进行了集中整治,截止目前共摸清船(船屋)82只,其中销毁船只40只,并与19户拆迁户21只船屋签订《使用船(屋)安全保证书》,整治率超过70%,下一步还将继续对余下船只进行整治,河道整洁度有明显改善。二是实施老小区改造工程。街道从2007年开始对33个小区76万余平方米的老小区的道路路面、雨污水管道、绿化整理、管线入地、燃气管道、墙面粉刷、小区封闭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改造,优化了小区环境,受到群众普遍好评。特别是雨污水管道的分流改造使6800余户住户约2.1万人的生活污水统一接入排污管网,大大减少了对城区河道的污染。三是对小区物业进行分类指导和管理。对于商品房小区,街道采取指导为主,帮助为辅,鼓励成立小区业主委员会,让居民自己管理小区,收到了较好效果,市场化运作比较规范;对于拆迁安置小区,街道根据县政府要求,采取市场化运作、政府补贴的方法,强化对物业管理公司的考核,按要求每月进行考核,年度集中考核验收,对不符合要求的扣减补贴,各小区管理基本到位;对于无物业管理的失管小区街道采取两种方法使小区管理基本到位,一种是由街道出资、社区负责管理的模式;另一种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共建单位赞助、原开发商赞助、经营用房出租等)由社区对小区进行物业管理,这样基本实现了管理的全覆盖。四是开展“清洁柯桥”行动,清理卫生死角。世合赛期间,专门开展了“清洁柯桥”环境卫生整治行动。通过集中整治,各社区(居)清理了陈年垃圾500余车达200多吨,基本消除了绿化带种植蔬菜和散养鸡、鸭的现象,清理了楼道内(车库顶棚)堆积物,清理、疏通下水管道共18处,修理、更换小区内破旧宣传牌126块,购置下发了250只垃圾筒,各单位(住宅小区、城中村、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建筑工地)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改善,制度更加健全规范。整个活动期间投入资金16.5万元,参加义务劳动人数达1500余人次。(二)以人为本,拓展社区服务。一是推行一站式窗口服务。街道层面建立社区服务中心,把群众经常性办理的社会保障、民政优抚等方面事宜集中起来,设立审批窗口,一条龙服务。社区层面建立“一站式受理、一门式服务”窗口,实行社区干部集中统一办公、服务项目联系卡统一发放、社区干部去向牌统一上墙、社区干部职责统一明确“四统一”规范化建设,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方便居民群众。二是推广“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在柯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有效运作的试点基础上,今年又推开6个社区,涉及259位7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逐步扩大“居家养老”服务面,重点是上门为“空巢”老人提供服务,建立为高龄老人提供的“日间照料”服务模式,并切实发挥作用。三是推广基层文化建设。以惠民工程为契机,狠抓城区文化设施,建科普长廊、宣传窗、健身角、文化角,添置乒乓球台、音响、话筒,建设和维护,总投资超过200万元。邀请老师有计划地在柯桥文化技校、社区文化角等处“种文化”,加强文体骨干队伍培训。街道共有200余支文体队伍,2000多名文体骨干常年活跃在社区活动场地。基层文化建设百花齐放,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居民素质和文化涵养也日益提高。四是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一抓入口。引入竞争机制,做到“凡进必考”,先后7次向社会公开招考社区干部,并实行退职制度,改善社区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