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常州青龙中学 周琴一、教材分析:1、 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SO2的性质和作用,该部分教学内容学生在九年级教材中就有几处分散接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已有的初中知识的基础上重新回顾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SO2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恰如其分地评价 SO2的功与过.本节在教材中被安排在《化学 1》的最后一个专题,是在学生具备了如氯、溴、碘、硅、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的后继学习,这是对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将为本专题后续章节“硫酸的制备”、“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伏笔,为《化学 2》及后续选修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因此它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重点也是知识过渡的一座桥梁。2、 教学目标: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条件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本人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① 回顾、整理初中化学中有关 SO2的知识,并通过实验和问题探究进一步深化和全面认识二氧化硫的主要化学性质。 ② 能表示出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知道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及有关的防治办法,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③ 恰如其分地评价 SO2对人类的影响。3、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SO2的氧化性、还原性和漂白性难点:通过探究实验,归纳 SO2的化学性质二、学情分析:1、在初中教材中学生先后认识了 SO2的绝大部分物理性质和部分化学性质,知道了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一些防治方法,但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是零散分布或不够系统和深化.高中阶段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等知识的学习,这些内容对 SO2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2、节能减排,控制 SO2的排放量,是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学生比较关怀和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3、高一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在 16 岁左右,思维敏捷、活跃,比较喜爱动手做实验,在前面的教学中,已完成了许多的探究或验证实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胜任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活动。三、教法分析:1、充分挖掘初高中教材中相关内容,通过投影教材进行直观对比,系统完善学生知识系统,让学生体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