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一、企业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准确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及时性原则;适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二、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程序.1. 调研准备阶段: 1。初步情况分析; 2。非正式调研; 3。确定调研目标;2. 正式调研阶段: 1.相关信息的来源,2.选择抽样方法,设计调查问卷; 3。实地调查。三、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方法。1。档案记录法;2.调查讨论法。四、说明组织结构的类型及其结构图的制作方法.1. 类型: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超事业部制;矩阵制。五、简述工作岗位写实的基本程序、步骤和方法。1. 岗位写实前的准备工作:① 根据岗位写实的目的确认写实的对象;② 进行初步岗位调查;③ 制定出写实工作计划,规定好具体的写实程序和步骤,设计出写实调查表,做好书写板、计时器等所需仪器的准备工作,明确规定划分工作事项的标准,以及各类工时消耗的代号、编码,以便于登记记录数据资料。④ 培训写实人员,使其熟练掌握岗位写实的技术技巧。⑤ 写实人员要把写实的意图和要求向被调查者解释清楚,使其积极配合,全力协助写实人员完成信息的采集工作.2. 实地观察记录;3. 写实资料的整理汇总.六、简述作业测时的基本程序、步骤和方法。1. 测时前的准备:① 根据测时的目的选择测时对象.测时对象确定后,调查人员要将测时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向员工解释清楚,以便取得员工的配合,共同把测时工作做好.② 了解被测对象和加工作业方面的情况.③ 根据实际情况,将工序划分为操作或操作组.划分的原则是: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要分开;机动时间、手动时间和手工操作时间要分开。在划分操作的基础上 ,确定定时点,作为区分上下操作的界限,以保证每次观察记录的一致性和正确性。④ 测时最好在上班 1-2 小时后,待生产稳定后进行。2. 实地测时观察。3. 测时资料的整理、分析:① 根据测时的记录,删去不正常的数值,以便求出在正常条件下操作的延续时间。② 计算有效的观察次数,求出每一操作的平均延续时间。③ 计算稳定系数,检验每一项操作的平均延续时间的准确和可靠程度。④ 由每个操作平均延续时间,计算出工序的作业时间,再经过工时评定,得到符合定额水平的时间值,作为制定时间定额的依据。七、简述岗位抽样的基本程序、步骤和方法。1、明确调查目的。2、作业活动分类。3、确定观测次数。4、确定观测的时刻。5、现场观测。6、检验抽样数据.7、评价最后抽样结果.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