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说课稿教者:何晓宏一、教材分析及处理1.教材分析及处理《什么是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包括:周长的认识,周长的测量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交通与数学。而《什么是周长》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及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2。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3)情感目标: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加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3.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并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正确得推断并计算周长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二、说学情“认识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有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三、说教法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上以情景教学为主,采纳情景式教学主要是由教材和儿童的认知决定。1、“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是人教版教材编排的主要方法。2、从儿童的认知特点看:中、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注重“有趣、好玩、新奇”事物。四、说学法1、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2、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等活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进展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五、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喜爱小动物的年龄特点,我创设展示小蚂蚁作运动的场景来导入新课。该环节设计动画展示的一只小蚂蚁沿树叶的边沿爬行一周。学生十分喜爱看动画,情景展现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和兴趣.启发学生分析理解,强调 1、是沿树叶的边沿,2、是要爬一周,让学生初步认识周长,感知周长的意义.根据图示老师激励学生给这一周的长度取个名字,然后自然揭示课题,认识周长。(二)感知周长,理解概念心理学讨论表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