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司治理角度看“国美争夺战"案例回顾:2024 年 11 月由于黄光裕涉嫌经济刑事案件接受调查而无法履行其职责,董事会决定由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陈晓兼任董事会代理主席.2024 年 1 月 16 日,黄光裕正式辞去董事会职务。1 月 18 日,陈晓正式被委任为董事会主席,全面接掌国美公司。陈晓执掌国美后,根据自己的经营思想和战略重新打造国美.首先将原来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向精细化改变,开始一场以提高单店效率为核心的战略转型.同时由于财务压力,2024 年 6 月陈晓引进了贝恩资本,并根据投资协议委任竺稼、雷彦、王励弘为非执行董事。2024 年 7 月国美通过高管股权激励计划,覆盖了公司 10 名高级管理人员,但是没有黄光裕。以上三项举措是陈晓与黄光裕之间分歧的直接诱因.黄光裕认为,贝恩资本的引入有可能稀释自己的控制权,而股权激励则是为了收买老臣、笼络人心。于是否决了在 2024 年 5 月 11 日香港股东周年大会上的 5 项议案,包括委任贝恩资本亚洲董事总经理竺稼等 3 人为执行董事和授权董事会拟定董事酬金的议案等。但根据协议,若贝恩投资在国美董事会中失去董事席位,将造成公司违约并须作出高达人民币 24 亿元的赔偿。至此,陈晓与黄光裕之间的矛盾公开化。当晚,国美董事会召开紧急会议一致同意委任贝恩的 3 人加入国美电器董事会。根据国美章程,董事会有权不经过股东同意任命非执行董事。面对黄光裕家族的压力,国美董事会决定增发 20%的股权以稀释黄的股份,削弱其对国美电器的控制权。正是这一点触怒了黄光裕。从 8 月起,一系列角逐和争取股东支持的做法拉开帷幕。直到 9 月 28 日,股东大会决定陈晓留任,管理层临时取得了胜利,黄光裕收回董事局增发权,保留大股东地位。而到了 11 月 10 日晚,国美创始股东与董事会达成谅解备忘录,并同意委任邹晓春为执行董事,黄燕虹为非执行董事,寻求特别股东大会批准。2024 年 1 月 12 日,此前传闻将离职的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陈晓、总裁王俊洲,以及刚刚加入国美电器董事会并出任副总裁的邹晓春都到场,意在宣告2024 年的内战结束。2024 年 3 月 9 日,国美宣布陈晓辞去公司主席、执行董事职务,大中电创办人张大中出任公司主席及非执行董事。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至此结束.案例评论:作为曾经的黄金搭档,陈晓与黄光裕在公司治理中,因为利益的冲突最终而反目成仇。此次的“国美之争”既是小股东和大股东之间争夺公司控制权的矛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