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城市建设史题目及答案总结第二章:1.古埃及卡洪城的主要特点1.城市平面为长方形,有砖砌的围墙围着.城市用死墙划分为东西两部分,城西为奴隶居住区,有一条南北向大街从东侧自东侧城门贯穿这一区.居住密度极高.2.厚墙以东又被一条东西长 280m 的大路将其分为两部分.而且这里道路宽阔整齐,并用石条铺筑路面,东西大路以北为贵族区,面积与奴隶区相似。但仅有十几座庄园,楼北住着商人、手工业者、小官吏等中产阶级居住,平面呈曲尺形,房屋零散布置。3。城东有集市、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南角有一大型坟墓。4.卡洪城为早期阶级分化的产物,有严格的阶级分区、功能分区.尤其是贵族住宅朝向北面凉风的位置(地中海),西部劳动人民住宅却迎着沙漠吹来的热风的方向。反映了明显的阶级差别.2。古埃及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与影响1。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村、镇、庙宇建于尼罗河畔的天然或人工高地上,有利于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建于尼罗河两岸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使法老尸体免受河流泛滥之患。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原则。如卡洪城主要分两个区,阿玛纳分三个区,均体现了功能分区原则 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对其后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4.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在卡纳克与鲁克索神庙的群体设计中,运用了 2Km 长的中轴线布局,两边设立越 1000 具人面狮身像。规划中应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在阿玛纳的建设中也采纳了类似的规划手法。第三章:3。古代的乌尔城平面布局有何特征?为什么实行这种形式?平面特征:1 城市平面为卵形,有城墙与城壕,有两个港口通往水面.城市面积为 88 公顷,人口34000。在乌尔城的平面中可以看到有厚墙围抱的宫殿庙宇和贵族僧侣的府邸高踞西北高地,而成墙外是普通平民和奴隶的居住地,分划明显,防卫森严。2 城市出现以山岳台为主的城市公共中心,在这宫殿庙宇山岳台三位一体的土台上还布置了各种税收和法律等衙署、商业设施、作坊、仓库等,形成了一个城市公共中心.宫殿是四合院的,有若干院落组成.庙宇平面比较规整,一般是四方形平面,由厚实的土坯墙包围起来.3 城市除中央土台外,还保留着大量耕地,几处零星的居民点散居在耕地中。房屋密集排列,街宽仅 3 米左右,有利于阻挡暴晒的烈日。原因:1.为避开水患和潮湿,大型建筑一般都建造在高大的土台上.2。战争的频繁,城市都有城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