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课堂测验班级 姓名 学号 方向 一、名词解释(3 分×5=15 分,任选 5 题)1.比较优势原理;2.配第—克拉克定理;3.城市经济增长;4.城市化经济5。首位分布;6。生产者剩余;7。集聚经济;8.规模经济1。比较优势原理:虽然国家可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地位,但两者的优劣程度一般都不同,相比之下,总有一种商品的成本劣势要小一些,具有相对优势.国家或地区间利用这种相对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之后进行贸易,那么双方都能从中获得利益。2.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进展,第一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进展,第三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3。城市经济增长: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资本积累量和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城市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市民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的过程。4。城市化经济:是指整个城市范围内的规模经济,即在整个城市区域内,当单个企业的生产成本随着城市总规模的上升而出现了下降的情况。5。首位分布:指有少数几个大城市占据主导地位的城市规模分布,在这种城市规模体系中,第一大的城市作用非常突出。首位分布是“位序--规模"分布的特例,其城市分布的集中趋势明显。6。生产者剩余:卖者销售一种商品获得的实际货币量减去其能够接受的货币量的结余部分。7。集聚经济:是因企业间或各种生产活动的选址彼此靠近而使成本降低所产生的正的外部效应.无论是生产中的规模经济还是交换中的比较利益原则,其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要素和生产的集聚.8。 规模经济:是指在规定的技术和投入要素价格下,长期平均总成本的降低,意味着等比例投入的增加将会带来更大的产出.二、推断题(1 分×15=15 分)( √ )1.早期城市由于农业在整个经济中占统治地位,城市对农村经济的依赖很强,因此出现许多城邦,即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加上周围村庄共同组成的国家或行政组织。( × )2。分工意味着专业化和多样化,其中,与专业化经济相联系的是范围经济利益,与多样化经济相联系的是规模经济利益,二者共同构成集聚经济内涵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 )3.外部经济是指某一经济行为者带来的自己无法占有的利益,这种利益并没有通过货币或市场交易反映出来。( × )4。根据“规模——顺序法则”,城市首位度一般以 4 为正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