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 改革开放 )2、我国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三个有助于”原则是(判断姓“社”姓“资”的原则)。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能运用(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既重视发挥市场的调整作用,又重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5、国有经济起主导地位,重要体目前(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6、社会主义的分派原则是(按劳分派)。 7、党的十八大指出,(城镇发展一体化)是处理“三农”问题的主线途径。 8、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关键是(人民当家作主 )。 9、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 10、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当地事务的权利 )。 11、初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围是党的(十七大)。 12、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发明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原因。 13、建设社会主义关键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规定。 14、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停的一种历史文化老式,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15、提高全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1、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愈加积极积极的开放战略,完善( A.互利共赢 B.多元平衡 C.安全高效) 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重要原则包括( A.把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互相协调和互相增进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把不停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 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 A.突破完全排除市场调整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整为辅”的方针 C.突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社会制度属性的思想束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的 D.突破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属性的认识,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 )。 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重要包括(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资经济)。 5、十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