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教师教师招聘考试综合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去过几次青少年宫,小朋友就能画出详细的线路图来,认知发展到( )的小朋友能做到这种程度.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详细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2.( )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和原则,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规定。 A. 教育目的 B。 培养目的 C. 教育制度 D。 教学目的 3。“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出自( ) A. 《大学》B。 《中庸》 C。 《学记》D. 《论语》 4。一般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 A。 做人教育 B. 职业教育 C。 基础教育 D。 专业教育 5.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是( ) A。 并列的 B。 递进的 C。 互相联络、互相增进的辩证统一 D。 互补的 6。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 A. 导向原则 B。 疏导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7。在安静的教室里,一位同学的铅笔盒忽然掉在地上,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向他望去。这种现象是( ) A。 无意注意 B. 故意注意 C. 故意后注意 D。 随意注意 8。在课程计划和课程原则之外,运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施行的多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 ) A. 课外教育 B. 校外教育 C. 业余教育 D. 课外、校外教育 9.( )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A。 神话来源说 B. 心理来源说 C。 生物来源说 D. 劳动来源说 10.我们无法通过感知理解未来天气变化的状况,但可以根据气象台的预测,推断未来天气的变化,这反应出思维的( )特征. A。 直接性 B。 详细性 C。 间接性 D。 概括性 11。我国及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A. 《论语》B。 《学记》 C. 《中庸》D。 《大学》 12。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生产力水平 C. 科学技术 D. 文化老式 13.我国对学生的义务作出明确规定的法律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 14。在布卢姆的教育目的分类中,认知领域的最高级目的是( ) A. 运用 B. 分析 C。 综合 D。 评价 15。“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对( )心理现象的描写. A。 视觉 B。 听觉 C。 形象思维 D。 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