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及周边工程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方案一、基坑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上城左岸二期地下室及周边工程地处丹东市新城区兴丹大街与万兴街交汇,基坑长约 200 米,宽约 50 米,呈不规则的多边形,周围已有建筑物较多,基坑深度平均为 7 米深。鉴于其基坑工程的复杂性、不确定因素多及本基坑工程的重要性,根据基坑支护设计单位要求,本工程在基坑开挖及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全程监测.通过监测,及时分析反馈监测结果,掌握基坑支护结构、边坡土体及周围环境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确保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基坑工程施工及地下结构施工期间,应对基坑支护结构变形、周边建筑物、重要道路等保护对象进行系统的监测,通过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基坑开挖及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实际状态及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做到及时预报,为基坑边坡和周边环境的安全与稳定提供监控数据,防患于未然;通过监测数据与设计参数的对比,可以分析设计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科学合理的安排下一步工序,必要时及时修改设计,使设计更加合理,施工更加安全;通过信息反馈,总结工程经验,促进基坑工程技术的进步。基坑监测是基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深、大、周边环境复杂的基坑工程,基坑监测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基坑监测,就不能及时发现基坑安全隐患,若出现安全问题,造成的成果是灾难性的,因此,应对基坑监测工作足够的重视,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监测方案编制依据1、《建筑变形测量法律规范》(JGJ/T 8—2024);2、《工程测量法律规范》(GB 50026—2024);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法律规范》(GB 50007-2024);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法律规范》(GB 50497-2024);三、平面与高程系统为保证所有监测工作的统一,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使监测工作有效的指导整个基坑施工,本次监测数据的精度,使监测工作有效的指导整个基坑施工,本次监测工作采纳有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布设统一的监测控制网.本项目基坑周边建筑物及道路沉降监测及基坑支护结构竖向位移监测采纳独立高程系,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采纳独立坐标系。水准基准点布设在远离施工影响范围以外,地基稳固,不易破坏的位置.数量不少于 3 个,与监测点进行联测,采纳往返观测,形成水准闭合环线。平面控制点布设在能够控制整个监测区域,数量不少于 3 个,点位设在稳定、安全不宜被破坏之处.四、监测点的布设及监测方法1、支护桩顶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及监测⑴监测目的.在基坑开挖、支护结构施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