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工程概况本工程设计共布置 15 条人行通风天井,天井均与各中段水平贯穿。天井掘进断面规格为 1。8m×1.8m;高度为 52—60m,掘进工程量 825m/2675m3。建成后主要任务是通风行人,作为采场及中段安全出口。天井分布于花岗闪长岩、矽卡岩、大理岩和铜钼矿石中,围岩稳定性一般。第二章地质概况2。1 水文地质概况矿区含水岩组单一,主要有碳酸盐岩溶蚀裂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构造裂隙含水岩组、岩浆岩含水体及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1)含水岩组及富水程度(一)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Q)分布矿区坡麓及沟谷地带,为第四系残坡积物和冲洪积物组成,厚度 0。5~21。0 米,岩性为粘土、亚粘土、粘土夹碎石,富水性差,靠近芙蓉河底部为粗砂及含砾粘土,富水性中等。地下水水化学属 HCO3—Ca 型水。(二)碎屑岩类构造裂隙含水岩组(S1g)分布 F1、F2断层两侧,为志留系下统高家边组,厚度大于 200 米,在矿区未揭穿,岩性为粉砂岩、粉砂质页岩、泥质页岩,局部蚀变为角岩化粉砂岩、角岩化粉砂质页岩,表层易于风化。据区域资料该层单位涌水量为 0。00031 升/秒·米,富水程度极弱.(三)碳酸盐岩溶蚀裂隙含水岩组(O1h)分布 F1~F2 断层之间及矿区北西部,为奥陶系下统红花园组,厚度大于150。0 米,岩性为条带状灰岩、薄层状灰岩、似瘤状灰岩,蚀变后为条带状大理岩、条带状矽卡岩、矽卡岩化大理岩,地表局部见溶沟、溶槽和泉水出露,地下水水化学属 HCO3-Ca 型水。(四)岩浆岩含水体(γδ)分布矿床西部,岩性为花岗闪长岩,近地表风化强度高具高岭土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含风化裂隙水,深部钻孔内岩石新奇,裂隙不发育,呈块状,为相对隔水体,地下水水化学属 HCO3—Ca 型水。2)矿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本矿床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以龙王庙地表分水岭为界,大气降水沿南西坡排泄,流境矿区,沿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入渗,浅部以垂向径流,中深部以层流,部分地下水在沟谷沿溶蚀裂隙、断层附近以泉水的形式向地表排泄。2。2 工程地质概况按岩(矿)石成因、岩性、岩石组合,物理力学性质,矿区共划分 3 个建造类型,3 个工程地质岩性综合体和 1 个土体类型。其特征如下:(一)岩体工程类型1)岩浆岩建造(Ⅰ):坚硬的花岗闪长岩综合体(Ⅰ 1γδ):主要分布于矿区及矿区西部,为青阳岩体组成部分,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地表均强烈风化,风化厚度一般 20~50 米,具强烈蚀变,具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靠近接触带具矽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