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防护及保卫措施 实验室是消防重点单位,也是容易发生事故的场所,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实验中发生事故的原因,从主观上讲有两个方面:一是安全意识不强,一是对实验室的情况不了解或知之甚少。所谓安全主要指“三防”,即防止中毒,防止爆炸和燃烧,防止腐蚀、化学灼烧、烫伤和割伤。1。防毒大多数化学药品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有毒化学药品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而发生中毒现象。如 HF 侵入人体,将会损伤牙齿、骨骼、造血和神经系统;烃、醇、醚等有机物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麻醉作用;三氧化二砷、氰化物、氯化高汞等是剧毒品,吸入少量会致死.防毒注意事项实验前应了解所用药品的毒性、性能和防护措施;使用有毒气体(如H2S, Cl2, Br2, NO2, HCl, HF)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苯、四氯化碳、乙醚、硝基苯等蒸汽常常久吸会使人嗅觉减弱,必须高度警惕;有机溶剂能穿过皮肤进入人体,应避开直接与皮肤接触;剧毒药品如汞盐、镉盐、铅盐等应妥善保管;实验操作要法律规范,离开实验室要洗手。2。防火防止各类气体漏气,使用气体后一定要把阀门关好;乙醚、酒精、丙酮、二硫化碳、苯等有机溶剂易燃,实验室不得存放过多,切不可倒入下水道,以免集聚引起火灾;金属钠、钾、铝粉、电石、黄磷以及金属氢化物要注意使用和存放,尤其不宜与水直接接触;万一着火,应冷静推断情况,实行适当措施灭火;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水、沙、泡沫、CO2或 CCl4灭火器灭火.3.防爆化学药品的爆炸分为支链爆炸和热爆炸氢、乙烯、乙炔、苯、乙醇、乙醚、丙酮、乙酸乙酯、一氧化碳、水煤气和氨气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至爆炸极限,一旦有一热源诱发,极易发生支链爆炸;过氧化物、高氯酸盐、叠氮铅、乙炔铜、三硝基甲苯等易爆物质,受震或受热可能发生热爆炸.防爆措施对于防止支链爆炸,主要是防止可燃性气体或蒸气散失在室内空气中,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当大量使用可燃性气体时,应严禁使用明火和可能产生电火花的电器;对于预防热爆炸,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必须分开存放,使用时轻拿轻放,远离热源。4。防灼伤除了高温以外,液氮、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溴、磷、钠、钾、苯酚、醋酸等物质都会灼伤皮肤;应注意不要让皮肤与之接触,尤其防止溅入眼中汞是实验室的常用物质,毒性很大,且进入体内不易排出,形成积累性中毒;安全使用汞的操作规定:(1)汞不能直接露于空气中,其上应加水或其他液体覆盖(2)任何剩余量的汞均不能倒入下水槽中;(3)储汞容器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