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的问题和措施(4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的问题和措施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农产品是民族生存的基础,国家繁荣的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也关系经济进展和社会稳定,关系政府和国家形象。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政府重视、社会关注和举世瞩目的热点。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可持续进展具有重要意义。从 2001 年以来,国家通过推动农业标准化,逐步法律规范农业生产行为,从农资品、农产品生产、市场准入三个关键环节加强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但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分散、农产品流通环节复杂、市场准入机制不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旧存在,农药、兽药残留的现象依旧无法杜绝。近几年发生的“瘦肉精”、“多宝鱼”、“毒韭菜”、“毒豇豆”等事件,再次敲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警钟。作为一个农业战线的工作者对这些危害农业进展的问题,提出些自己的看法。1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1、农业标准落后,体系不健全1.1.1 标准陈旧。国外的农产品标准每隔 2 年或 5 年修订 1 次;而在我国10 年以上的国家标准占 37.7%,5~10 年的国家标准占 33.4%。1.1.2 标准的配套性和可操作性差。主要表现为农产品生产技术法律规范和操作规程太少,原则性较强;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标准空缺;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涵盖农业生产使用的农资品种不足 40%;技术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衔接配套差。1.2 标准化生产体系的构筑面临问题较多1.2.1“小农户”与标准化生产的矛盾。首先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各种标准和操作规程的实施是前提,但单家独产的种养殖模式使得标准化生产实现的难度很大。其次,“小农户”的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够强烈。由于农村人员文化素养低下,受长期以来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方法的影响,农业的市场经济意识缺乏,部分农民对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作用等概念模糊,认识和理解不透,主动积极的参加意识和观念不强。1.2.2 常规有用技术的使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矛盾。农药、化肥、灌溉等常规技术的大量使用,一方面确保了农作物产量的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肥料、农药等常规技术产品自身的安全性、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经营不法律规范、使用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