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及危险防范措施生物安全工作的核心是危险度评估。可以借助许多方法来对某一个特定的操作程序或实验进行危险度评估,其中最重要的是专业推断。危险度评估应当由那些对所涉及的微生物特性、设备和规程、动物模型以及防护设备和设施最为熟悉的人员来进行。实验室主任或项目负责人应当负责确保进行充分和及时的危险度评估,同时也有责任与所在机构的安全委员会和生物安全工作人员密切合作,以确保有适当的设备和设施来进行相关的讨论工作。危险度评估一旦进行,还应当考虑收集与危险程度相关的新资料以及来自科学文献的其他相关的新信息,以便必要时对危险度评估结果进行定期检查和修订。进行微生物危险度评估最有用的工具之一就是列出微生物的危险度等级.然而对于一个特定的微生物来讲,在进行危险度评估时仅仅参考其危险度等级是远远不够的,适当时还应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包括:1、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感染数量2、暴露的潜在后果3、自然感染途径4、实验室操作所致的其他感染途径(非消化道途径、空气传播、食入)5、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6、所操作微生物的浓度和浓缩标本的容量7、适宜宿主(人或动物)的存在8、从动物讨论和实验室感染报告或临床报告中得到的信息9、计划进行的实验室操作(如超声处理、气溶胶化、离心等)10、可能会扩大微生物的宿主范围或改变微生物对于已知有效治疗方案敏感性的所有基因技术11、当地是否能进行有效的预防或治疗干预。根据危险度评估过程中所明确的上述信息,可以确定所计划开展的讨论工作的生物安全水平级别,选择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并结合其他安全措施制订标准操作法律规范(standard operatingprocedure,SOP),以确保在最安全的水平下来开展工作。每个实验室都应该采纳“安全手册"或“操作手册",其中定义了已知的和潜在的危害,并规定了特别的操作程序来避开或尽量减小这种危害.法律规范的微生物学操作技术是实验室安全的基础,而专门的实验设备仅仅是一种补充,绝不能替代正确的操作法律规范。下面列出了一些最重要的概念。一、进入规定1、在处理危险度2 级或更高危险度级别的微生物时,在实验室门上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2、只有经批准的人员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3、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4、儿童不应被批准或允许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5、进入动物房应当经过特别批准。6、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不得带入实验室。二、人员防护1、在实验室工作时,任何时候都必须穿着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