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1 教育概述1.1.1 教育的含义及构成要素一、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二、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教育的属性1、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社会属性永恒性(有人就有教育,与人类共一直)历史性:①相对独立性 ②教育具有继承性 ③受到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④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1.2 教育的来源与发展一、教育的来源学说代表人物重要观点神话来源说朱熹最古老的观点,教育由人格化的神发明的生物来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甚至存在于动物世界中心理来源说孟禄小朋友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劳动来源说凯洛夫教育来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的经验传递二、教育的发展历程(一)原始社会的教育:不分化 平等性 原始性(二)古代社会的教育夏朝——已经有学校的设置(序、校、学)西周——学在官府、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提出)隋唐——科举制度宋元明清——程朱理学、(朱熹的《四书集注》),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2、古代西方的教育国家特点古代印度教育与宗教联络在一起古代埃及文士(书吏)学校,以僧吏为师古希腊——雅典教育德智体美友好发展(政治家和商人)古希腊——斯巴达教育军事训练和政治思想的灌输,军人中世纪欧洲教会教育:教士和僧侣骑士教育:封建骑士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文主义、反封建专制、个性解放3、近现代社会的教育近代:①公立教育的崛起 ②教育世俗化 ③义务教育的普及(德国) ④教育法制化现代: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②教育实现民主化 ③教育多元化 ④教育终身化 ⑤教育全民化 ⑥教育技术现代化1.2 教育学的概述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一、萌芽阶段中国的教育思想1、 孔子:《论语》仁、礼、因材施教2、 孟子:性善论,明人伦3、 荀子:性恶论4、 墨翟:尚力(重视劳感人民的地位) 尚贤(统治者应当是有贤能的人) 实用技术5、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体现原则:防止性、长善救失、及时实行、启发诱导、循序渐进、藏息相辅(劳逸结合)、学习观摩。二、萌芽阶段西方的教育1、 昆体良:西方第一种专门论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