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回看历史昭示未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9 周年专题文章】回看历史昭示未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隆隆炮声已经远去。今天,当我们站在 21 世纪回首这场大战的时候,仍然深深感到,由战胜国建立的战后国际秩序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相当深远。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打破了依靠欧洲列强之间的力量平衡所建立的、并在欧洲主导之下的旧的国际秩序结构,代之而起的是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国等战胜国建立并为其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结构。① 波茨坦会议现场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主战场。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对波兰的武装进攻,使二战的战火燃烧到欧洲。在欧洲国家分裂为以英法为首的同盟国和德意组成的轴心国两个集团并进行作战的同时,战前以欧洲列强均势为主导的、以国际联盟为代表的旧的国际秩序结构便随之彻底崩溃。随着战局的不断发展,国际政治的分野也日渐清晰,整个世界逐渐形成了两个相互敌对作战的阵线。发动并继续进行侵略战争的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虽然于 1940 年 9 月签订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但它们始终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同盟关系,也未能协调军事行动。当德国于 1941 年 6 月 22 日发动对苏联的战争时,日本却决定南进,并于同年 12 月 7 日以偷袭珍珠港这一爆炸性事件对美国开战。法西斯国家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迫使苏联和美国正式参战,使这场原本主要由中国和英国坚持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进入了真正的全球阶段,美、英、苏、中四大国也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二战中后期,在各个战场已经处于战略反攻的形势下,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同盟国家举行了一系列公开的和秘密的首脑会议和会晤(主要包括 1943 年的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1944 年的敦巴顿橡树园会议,1945 年的雅尔塔会议、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签订了一系列公开的或秘密的、书面的或口头的宣言、公告、声明、决议、协议等,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二战结束后,战胜国又通过与一些战败国签订和约的形式,进一步补充了这种安排。这些国际文件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战后的国际秩序,包括以下一些重要内容。第-,从组织、思想、社会等各方面消灭德国纳粹暴政和日本军国主义,防止其死灰复燃。从 1945 年至 1948 年,反法西斯同盟国分别在德国和日本设立纽伦堡国际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