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分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逻辑填空、篇章阅读四种,题量一般为 30〜40 道题。片段阅读题型题量片段阅读共分为中心理解题(标题填入题)、细节判断题、词语理解题三种。考查找到重点,留心细节、正确理解。片段阅读再国考和大部分省考中题量为 15 道左右,占比 40%〜50%。在言语模块中,先看提问,辨清题型,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顺序为:理解提问-阅读文段-匹配选项。记住:内容至上。中心理解题考察目的:中心理解题,即理解给出文段的中心思想。考察频次:必考题型,考点最多、题量最大,占到阅读理解的 50%以上的比重。题型特征:题干中出现“主要/旨在/重在/意在/想要说明(论述、强调)/主旨/主题/观点/概括”等标志词。解题思路:寻找中心句或整体把握文段中心。微观到文段和选项中的重点词语,宏观到文段的整体结构,都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文段中心,做出正确选项。一、重点词语三类词语是分析文段结构、把握重点内容的必备,分别是:关联词——结构担当主题词——内容担当程度词——精彩担当(一)结构担当:关联词帮助理顺文段脉络,分清文段主次的标志性词汇。常见类型包括转折、因果、条件、并列四大类。分别搞清楚各类关联词的不同侧重点。1、转折关系转折之后是重点。标志词:(1)典型转折关联词:然而、不过、可是、但是、却、事实上、实际上、其实。(2)非典型转折关联词(表语义相反或不同):殊不知、截然不同、全新的、误读、相对而言。2、因果关系结论是重点,更有助于我们确定正确答案。标志词:(1)最常考:因此、因而、故而、所以、从而。(2)易忽略:可见、看来。(3)文段选项均可能出现:导致、致使、使得、造成。(4)少见但需注意:为何、归咎。结论引导词出现在尾句,此句作为中心句的概率高达 90%。ps:其他常表示总结的标志词:也可以这么理解,换句话说,也就是说,于是当因果关联词引导的结论句出现在文段末尾时,其作为文段中心句的可能性比较大,因而应重点关注。而有些题目中因果关联词汇出现在文段中间,这时就需要对结论之后的内容进行分析。2(1)结论之后是解释说明:此时结论句仍为中心句。(2)结论之后有其他关联词:当结论之后出现转折、递进等关联词时,一般转折后、递进后是重点;当结论之后出现并列关联词时,通常前后都是重点,要概括全面。3、必要条件关系必不可少之条件。思维:标志词:只有...才...理论要点:必要条件时重点,即“只有”和“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