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操作制度一、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二、执行无菌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将手擦干,注意空气和环境清洁。三、夹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四、进行无菌操作时、凡未经消毒的手、臂均不可直接接触无菌物品或超过无菌区取物。操作者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污染无菌区。五、无菌物品必须保存在无菌包或灭菌容器内、不可暴露在空气过久。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包一经打开、即不能视为绝对无菌、应尽快使用、凡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超过 24 小时后必须重新灭菌,不得继续使用。六、无菌包应按消毒日期顺序放置在固定柜橱内、并保持清洁干燥,与非无菌物分开放置,并常常检查无菌包或容器是否过期,过期物品重新消毒灭菌。七、无菌溶液应根据要求避光保存或冷藏.八、无菌盐水及酒精棉球罐每日消毒一次,容器内敷料,如干棉球、纱布块等,不可装得过满。以免在取物时接触容器外部而污染。九、消毒物品(如:呼吸机管道等)要有明显的标志,要写明消毒日期,一般消毒保存日期为 3 天(冬季不超过 5 天),每周消毒两次.灭菌物品要定期(1 个月)进行一次细菌微生物监测。十、治疗室、人流室、手术室等有空气消毒制度,定期(1 个月)进行一次细菌微生物监测。紫外线消毒有照射时间登记。十一、无菌持物镊罐内消毒浸泡液面要求达到容器上口的 1/2~1/3,消毒液每周更换二次.十二、输液、输血一律使用一次性输液器,用后作为感染性医疗垃圾单独收集并由后勤部回收焚化处理.十三、抽血一律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做到一人一巾一带,抽血后病人使用的止血棉球集中回收处理,防止病人随地乱扔或带出院外。十四、各种换药弯盘及小器械先浸泡消毒,再清洗后灭菌。器械浸泡时要打开关节,盒盖上要标有消毒时间以及保存时间。消毒隔离制度一、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干净,离开工作场所应脱去工作服;禁止穿工作服进食堂、会议室和托儿所等非工作场所.二、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消毒.三、无菌容器、器械、敷料罐、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表一人一用一消毒。四、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床头桌、床头、椅子、门把等,每日用 1:100“84”消毒液湿擦、抹布要专用、用后彻底消毒。定期进行空气微生物监测,如使用紫外线消毒,要登记消毒时间、定期监测紫外线强度。五、换下污衣、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