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_第1页
1/6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_第2页
2/6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_第3页
3/6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抗感染药物是临床应用范围广,品种繁多的一大类药物。为有效控制感染,防止人体内菌群失调,减少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同时减轻患者的负担。根据《浙江省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方案(试行)》并结合我院特点,制订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管理措施.一、抗感染药物使用的管理1、每三个月一次统计分析全院金额排名前五位的抗菌药物及科室分布、用量,随时掌握任何异常使用情况;2、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微生物科(室) 每三个月一次公布全院及某些重点科室(如 ICU、血液科、呼吸科等)前五位的病原微生物排名及耐药情况,帮助临床选择经验用药方案;3、门诊处方抗感染药以单用为主,原则上不超过三天量,最多不超过 7 日(抗结核药物除外).严格控制多药联用。5、对使用、更改、停用抗感染药物均要求在病历上有详细的分析记录。6、提倡使用或更改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作病原学检查,力求做到有样必采。 二、抗感染药物的分线标准及管理措施 (一) 抗感染药物分线标准 1、第一线药物:抗菌谱相对较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价格低廉、货源充足的抗菌药物,依临床需要使用。 2、第二线药物:抗菌谱较广、疗效好但不良反应较明显或价格较贵的药物,例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等,应控制使用。 3、第三线药物:疗效独特但毒性较大、价格昂贵、新研制上市的抗菌药物,例如万古霉素、第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两性霉素 B、恶唑烷酮类等,应严格控制使用。 (二) 抗感染药物分线使用管理措施 1、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按临床治疗用药方案需要二线药物治疗时,有药敏结果证实;或应由高级职称医师签名,无高级职称医师的科室须由科室主任签名或有感染专科医生会诊记录.2、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按临床治疗用药方案需要三线药物治疗时,应由具有高级职称的科主任签名或有感染专科医生会诊记录,或有全院疑难病例讨论意见.3、下列情况可直接使用一线以上药物进行治疗,并根据培育及药敏结果及时进行调整。(1)感染病情严重者如:①败血症、脓毒血症(Sepsis)等血行感染,或有休克、呼吸衰竭、DIC 等合并症;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③ 脏器穿孔引起的急性腹膜炎、急性盆腔炎等;④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心包炎等;⑤严重的肺炎、骨关节感染、肝胆系统感染、蜂窝组织炎等;⑥重度烧伤、严重复合伤、多发伤及合并重症感染者;⑦ 有混合感染可能的患者.(2)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感染时,包括:①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②接受抗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