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完善和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平台,加强基层组织服务管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是当今社会治理模式的必定选择,有利于及时有效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在调研和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工作实际,谈一谈个人的想法。一、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概念网格化服务管理理念是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一种新模式。在不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管理格局和基层民主自治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标准和要素将城乡社区(村)合理地划分为若干网格单元,通过构建服务管理网络,搭建服务管理工作平台,实现网格内“人、地、事、物、组织”等全要素信息的常态化管理与服务,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社会治理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转变,促进居民服务由“分散服务"向“一站式服务”转变,形成“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尽其责”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模式。二、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实施路径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就是通过实施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管理,变过去“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为“上面千条线,基层一张网”,使每一寸土地都有人精细管理,让每一户人家都有人贴心服务,把党委政府的管理服务延伸至整个社会的最末梢,打通为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瓶颈. (一)定模式。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的原则,根据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的要求,整合政务服务信息资源,运用大数据信息系统,推行一站式服务模式,做到简化流程,一人受理,网上流转,方便群众.实现信息、资源和力量联动融合,增强服务的精细、精准和高效。(二) 划网格。科学合理划分网格。紧密结合实际,根据城市社区、农村的不同构成要素,以及居民的认同度、便于服务管理等因素,根据 400 户或 1200 人左右的标准,对社区(村)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对自成体系、“单门独院"、物业管理健全且达到一定规模的居民小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可单独设立一个“网格".将区域内所有主次干道、大街小巷、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等全部纳入网格,实现全覆盖。每个网格应有唯一的编码,实现网格地理信息数字化。(三)配人员。网格工作人员要紧紧依托社区(村)现有力量,以专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