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场卫生消毒防疫制度一、禁止外来人员及车辆随意进入羊场,如特殊情况需进入,必须经过相关领导同意;凡进入羊场的人员都必须登记和消毒,经消毒通道鞋底踩过消毒池,并在臭氧或紫外线消毒间消毒5分钟后方可进入。二、消毒间必须每天打扫,并喷洒配比合理消毒液;消毒池每周更换1次消毒池药液;定期检修消毒设施,保证消毒质量。三、消毒药具有刺激性或腐蚀性,根据消毒对象选择合适的消毒液;羊舍的消毒需用高效、低毒药物;羊舍消毒后及时通风,避免羊群引起消毒剂的中毒。四、消毒药宜现配现用,控制好消毒机的雾化效果,且易直接将喷枪对着羊体喷射;要求消毒人员必须配戴口罩、手套、穿工作服,做好自我防护。五、消毒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消毒药液说明配比,保证消毒液有效浓度;每月使用的消毒药品必须有3种以上交替使用,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降低消毒效果。六、合理安排消毒时间,消毒应避开阴雨天,选择晴朗无风天气进行。七、要求羊场环境每月消毒2次,羊舍每周消毒1次,另外根据疫情流行季节和受周围疫情威胁程度可临时增加消毒密度。八、羊场工作人员出羊场要更换工作服,回场时必须经过消毒通道和消毒间,进行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场区;场内工作人员每周将自己工作服清洗消毒1次。九、种羊引进前先对羊舍进行严格冲洗、3次消毒,至少空圈一周羊群方可进入。十、搞好羊场环境卫生,圈舍饲喂通道每次饲喂结束后及时清扫,羊舍周围环境每天清扫1次。及时清理羊场剩余草节、垫草、垃圾粪便,送堆粪场发酵处理。十一、制定产房消毒制度,分娩母羊进入产房前先将产房进行清洗消毒,母羊分娩前必须对乳房、外阴进行消毒,分娩第1页共9页后及时清理、清洗胎衣、血迹污物。第二篇:羊场防疫管理制度免疫制度1、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认真做好口蹄疫、羊四防等疫病的免疫工作。2、严格按照要求贮运疫苗,确保药苗的有效性。3、疫苗使用前应仔细检查疫苗包装及性状。凡瓶子有裂纹、瓶塞松动及疫苗色泽、物理形状等与说明书不一致的疫苗严禁使用。4、认真阅读疫苗使用说明书,按照规定剂量和方法进行。5、免疫注射用具使用前后要严格消毒。6、免疫注射时一羊一针头,以免交叉感染。7、废弃疫苗及疫苗瓶要高温消毒,不得随意丢弃。8、认真填写免疫档案。详细记录免疫日期、疫苗名称、生产厂家、批号、疫苗生产期、有效期、免疫剂量等。9、免疫后两天内要注意观察猪的表现,发现有反应的要及时救治10、定期对口蹄疫等病进行免疫效价监测,及时了解免疫效果,完善免疫程序。用药制度1、认真填写兽药购买、使用记录。2、绝不使用人用药、伪劣药、原料药以及禁止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的化学品等违禁药物。3、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未满休药期的生猪不得出售和屠宰。4、不擅自改变给药途径、投药方法、使用剂量及疗程等。检疫申报制度1、跨省引进种羊、乳用羊或胚胎前,向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申报备案并办理审批手续,经依法批准后方可引入。引入后按规定进行隔离、观察、加免,期满后经检疫合格再合群。2、羊出栏、销售及迁移时,提前3天向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报检点申报检疫,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第2页共9页3、自宰自食羊,也要申报检疫,经检疫合格的方后屠宰食用。疫情报告制度1、尽好报告人义务。当怀疑本场发生传染病时技术员或负责人要立即向畜牧局报告。2、在报告的同时要采取临时措施。(1)将可疑病羊隔离,派人专管和看护。(2)对病羊停留过的地方和污染的环境、用具进行消毒。(3)病羊死亡时,应将其尸体完整地保存下来。(4)在法定疫病认定人到来之前,不得随意急宰,病羊的皮、肉、内脏未经兽医检查不许食用。(5)发生可疑需要封锁的传染病时,禁止畜禽进出养殖场。(6)限制人员流动。3、报告内容:(1)发病的时间和地点。(2)发病羊数量、同群羊数量、免疫情况、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3)已采取的控制措施。(4)疫情报告的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联系方式。4、报告方式。书面报告或电话报告、紧急情况时应电话报告。消毒制度1、场门口消毒池内、羊舍门口消毒池、垫内的消毒液要定期更换、补充。消毒池内的药液每周至少更换一次,保证有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