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以讲党性防止“三唯取人”最近,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长李源潮在全国组织系统深入推进quot;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quot;活动视频会议上提出,要防止简单地唯票取人,唯考取人,唯年轻取人。quot;三唯取人quot;确实是当前干部选拔工作中非常需要解决也非常难以把握的问题。quot;三唯取人quot;问题确实存在,但只要用心把握能够一定程度防止近些年,各地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干部工作中的民主不断扩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新的选拔方式不断推行,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也大力推进。但在新探索新制度探索推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如民主推荐制度解决了quot;少数人选人quot;的问题。但从实践来看民意有时存在失真的问题。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两个干部有时只差一两票,很难说谁更优秀。敢负责任、坚持原则的干部可能会丢选票,quot;老好人quot;干部民意可能很高。多数职位都有其特殊性,得票最多的干部不一定最合适。再如,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干部,能够体现竞争性和公平性,但也容易受题目设计的限制,对干部判断不准,评价不够全面客观。有时所有干部、所有职位共用一套题,缺乏针对性。这种方式选出的干部实际能力不一定强。考试更多的是测试能力,德、勤、绩、廉等其他方面没有反映,不能很好地体现quot;德才兼备、以德为先quot;的用人标准。特别是对一些外地考生很难了解其平时表现。另如,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有助于着眼长远和战略需要,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但实践中一些地方也确实出现了追求干部低龄化,搞quot;一刀切quot;或年龄层层递减的问题。唯票取人、唯考取人、唯年轻取人的问题正是这样产生的。近两年,XX市委组织部紧紧围绕选准用准配准干部的目标,能动地做好选拔工作,在认真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制度的同时,组织部门保留一定的干部挑选余地,在防止片面选人尤其quot;三唯取人quot;方面进行了探索。在不唯票取第1页共5页人方面,我们积极探索推行差额选拔干部制度,去年按照quot;两公开四差额quot;选拔干部办法选任6名正处级领导干部(包括2名区县党政正职),提名、推荐、考察、票决等各个环节实行了差额,重视民意的同时,综合考虑人选的情况和班子实际需要,没有简单地以票取人。同时实行署名推荐,增加了推荐票的可信度。在不唯考取人方面,08年我们采取考、选结合的办法,公开选拔25名年轻干部。事前,组织部门提前介入,与进入考选范围的干部逐个见面,并到所在单位了解日常表现;事中,改进面试内容和面试方式,不完全对应标准答案,注重看综合素质和能力;事后,对进入考察范围的人员部长办公会逐个面谈,差额表决。从最后选拔的干部看取得较好效果。在不唯年轻取人方面,除上级有规定的外,选用干部不增设年龄杠杠,对各个年龄段的干部同样使用。全市选配了一批45岁以上的同志担任乡镇党委书记,在乡镇党委书记中占了近五分之一。最近在省委支持下又选拔1名51岁的同志任XX县区委书记。这些干部整体素质好,工作积极性很高,发挥了很好的骨干作用。防止quot;三唯取人quot;,必须发挥好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选人用人的能动作用quot;三唯取人quot;问题固然有干部人事制度不够健全、完善和科学的原因,但从深层次上分析,主要是组织部门、组工干部的选人用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不够,只注重依赖外在的制度、程序、单一的条条杠杠或者一次投票、考试的票数、分数去机械地选人用人,而没有积极主动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去真正quot;选quot;干部,充分履行选人用人的责任,最终容易使选人用人偏离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标准和方向。选人用人根本上要靠人来识人,即使有了制度,也要靠人来完善和实施。用哲学的观点看,相对于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劳动者才是生产力三要素中的决定因素。干部工作也是这样。每个地方、每个岗位和每个干部千差万别,有许多具体情况、具体问题要个别对待,很难用一个办法、一把尺子卡下来。即使用同样一个办法,选人的人不同,具体把握也会不同,不能搞quot;一刀切quot;。用人也是一门艺术,选得准不准往往在细第2页共5页小的分寸把握上,制度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