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食品安全温馨提示 春天,万物复苏,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各类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加快,食品容易腐败变质,季节性食品也将大量上市,易引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在此提醒各位多了解相关食品安全知识,以有效预防各类食源性疾病。 一、正确掌握食品安全知识,了解含毒素食物 现在对大鱼大肉接触的太多,人们都想在进入工作或学习状态时吃点清淡利口的饭菜水果.但有些食品本身会含有毒素,有些食品会由于春季气温回升或者处理方法不当而产生毒性.以下是几种易春季引起中毒的食品,市民们可适当了解并掌握安全食用方法。 (1)生四季豆中含皂甙和红细胞凝集素,这两种毒素只有经过彻底加热才被破坏,否则食用后会引起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甚至出现头痛、发热等症状.烹调时,应将四季豆充分加热、彻底炒熟,使豆棍由直挺变焉弱,颜色由鲜绿转为暗绿,浅尝无豆腥味,方可放心食用。 (2)鲜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进入人体后会被氧化成有毒的二秋水仙碱,进食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渴等症状.预防鲜黄花菜中毒,关键是要除掉菜的长柄,先用清水泡,再用开水焯,然后用冷水浸泡两个小时以上,捞出炒熟或煮透后食用.但经过处理的鲜黄花菜,每次也不宜多吃. (3)土豆在发芽或未成熟时,含有毒物质龙葵素,进食后可造成咽喉或上腹部不适,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春季,应注意将土豆存放于干 燥、阴凉处以避开发芽;发芽多者或青皮土豆不可食用;芽少者,削去芽及芽眼周围皮肉,烧煮时可加入少许醋,烧熟、煮透再食用。 (4)春季是毒菇中毒多发的季节,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市民因采食野菇中毒甚至死亡。食用野生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视物不明或幻视幻听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防止毒蘑菇中毒的唯一有效方法,就是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野生蘑菇。 (5)春季,南方木耳疯长。但新奇木耳不可立即食用,因为其中含有一种卟啉类光感物质,人食用后会引发日光性皮炎或咽喉水肿。相比之下,干木耳更加安全. (6)许多人爱吃味甜的新奇甘蔗.但一旦霉变,甘蔗的质地将变软,外皮颜色变深、呈褐色,闻之有酸霉或酒槽味;受真菌污染而发霉变质的甘蔗含有神经毒素,食用后 2—8 小时即发病,严重者出现昏迷、呼吸衰竭、死亡。一旦发生中毒事故,应立即对中毒者进行洗胃、灌肠以排除毒物,并送医院救治。 二、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春季是细菌滋生活跃期,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