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广东化州良光中学王海尧近年,全国教育大改革,要求从以前的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但在农村中小学,因为以下几方面原因,素质教育难以开展。第一,政府原因。近几十年来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农村教育仍然比较薄弱,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还比较大,而且这种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农村教育的落后状况虽然有客观原因(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落后等等),但也和我们长期以来对农村教育的发展重视不够有一定关系。教育的迟效性也使得不少地方党政领导更注重经济发展而不是农村教育。第二,社会原因。因近几年农村已经解决温饱问题,有的已达小康水平。但农村的文化事业建设跟不上步伐,没有公共图书馆、文化室等等。而一些旧社会的陋习却死灰复燃,如赌博、嫖娼、暴力等。很多农村家庭也可以拥有家庭影院,一些不良的影视作品进入农村家庭,特别是一些港台暴力片对孩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近年,一些新生的不良事物进一步影响农村社会,六合彩的泛滥,不良网络的腐蚀,使农村孩子接受好的教育更是四面楚歌。第三,家庭原因。很多农村孩子的家长长年累月在外打工,如我校初二(124)班学生中有85%的学生家长就长期在外打工。孩子在家中没人管教,饱食终日,无所事事,除了看电视、录像,便是游手好闲。在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贫困的农村山区,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致富图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成为他们供子女上学的重要经济来源。可是,打工族后代的教育,却远离了父母。一些打工族将孩子或留给父母,或托付给亲戚朋友,甚至让孩子独自留在家中。这些留守孩子因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培养,往往容易患上种种心理病症,如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读书上进的观念淡薄,认为读书无用,父母也没读什么书,同样天南地北挣钱,于是厌学甚至逃学;易养成乱花钱的坏习惯。而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由于不在孩子身边而对孩子产生负疚心理,在物质方面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一些孩子还因为没了约束,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气,进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喜欢在第1页共4页逃学中找乐趣,有些孩子成为日不进校、夜不归宿的流浪汉。当长辈和老师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时,他们往往用出走、自杀等过激行为方式来回应,有的甚至拉帮结派形成违法乱纪之事。在实际教育管理留守孩子过程中,学校家庭面临着许多棘手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家长的溺爱放纵,难于教育。外出打工的家长,难得回家一次。在家时,就恨不得把全身心的爱都给孩子。孩子要干什么就给什么,对他们百依百顺,溺爱放纵。于是学校有规、有矩、有度,与家长的溺爱发生强烈的碰撞,以致学校教育难。二是留守孩子的监护人大多是爷爷奶奶级的亲人,隔代管教,爷爷奶奶没能给孩子现代的素质。三是对于留守孩子的教育,由于缺少家庭的有效管教,也难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不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一些在外打工的家长甚至认为不读书也容易找活干,不知道孩子知识素质的提高对整个人类社会的重要,鼠目寸光地认为孩子不读书去打工也不赖。第四,学校原因。首先是领导方面。农村中小学有部分领导是六七十年代的中学毕业生,由民师转正而来的。在这一批人当中,因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形成这一代知识的不全面。至于现代日新月异的高科技、信息、股市等知识,就更难以要求其懂得多少了。其次,学校设施方面。1、资金缺乏,现代教育设施没法建设,如农村中小学当中很少学校拥有电脑等;2、领导层在建设方面也没有意识地对现代教育设施进行投资;3、很多教师也不会使用现代教育设施。再次,教师方面。农村不同城市,生活较困难,有才华的老师绝大多数集中城市,而农村较多的是半耕半师,上课就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所以,很难要求其对学生进行高素质的教育。因此,要改革农村中小学教育,注重对农村孩子素质的培养,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加强对农村教育的领导,强化政府行为。发展农村教育是中央政府的责任,也是地方政府的责任。不仅教育内部要整合资源、协力推进,教育外部也要确立有利于农村教育发展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