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小平您好》有感还记得在初中历史课本上见过“小平您好”这四个大字,而他在我脑海中的印象只不过是一幅照片,一个称谓而已,老人的名字,在我的心中,只是一个宏观的概念,曾经的国家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观看过《小平您好》这部纪录片后,才发现“小平您好”这四个字是那么的平凡而伟大,那么的亲切而庄重,这里面承载着多少普通老百姓对于这位老人的尊敬与爱戴,敬仰与祝福,这部片子,也使我对这位老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我对这位伟大老人的敬仰之情也愈加浓烈了。毛泽东称赞邓小平是一个难得人才,的确,他是一个难得的将帅之才。1929年,25岁的邓小平便在广西领导了著名的百色起义,是八路军的创始人之一,随后他他指挥的军队千里跃进大别山,参加淮海战役,入藏作战,无不显示了他的指挥才华。外媒称他为“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老人自己也曾说过:“如果政治上有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话,我想我是要拿金牌了。”老人拿这块金牌当之无愧。他的政治生涯,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与磨练,挫折与坎坷。1933年因反对博古等人的“左倾冒险主义”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遭批斗进了监狱,到1935年遵义会议的启用,从1966年文革中作为“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第二号走资派被打倒,到1973年恢复邓小平的中央工作,从1976年全面整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违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四人帮发起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而被打到,到1977年党的十届三中全会重新走上政治舞台,三落三起的政治命运谱写了一个老人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从老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乐观主义,在孙子们问起他长征是怎样过来的时,他的回答是三个字“跟着走”,当问起当年太行山的生活时,他的回答是俩个字“等待”,当问他第二次被打倒时在江西是怎么过来的时,他的回答又是两个字“等待”当1977年毛泽东再次接见他问他的感受时,他的回答还是两个字“忍耐”。从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乐观主义,还有他那简练务第1页共9页实的风格。在文革整顿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让我们领略到的是老人的大胆,老人的魄力,老人一颗如青年人般年轻的心,在1984年视察深圳特区时老人曾说:“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1992年南巡讲话中,老人又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种信仰,没有一种敬仰,就走不出一条好路来。”“你们胆子要再大些,思想要在开放些,步子再迈的大些。”老人同时又是具有独特智慧的。经济特区的建立,在面对台湾和港澳问题时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无不印证这这位老人的睿智。老人一心爱着祖国,爱着人民。为了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他有成立了中央顾问委员会,建立了领导干部退休制度。他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片中的老人也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他对孙子和蔼可亲,关怀备至。他热爱体育运动,热爱足球,对中国的足球事业充满了希望,他曾说: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在他退休后的第一个春节,他和家人一起围在电视机前其乐融融地看当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历经艰难坎坷,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凭着独特的智慧,惊天的魄力,改变了20世纪后期中国的面貌,同时也改变了世界。这样一位老人,把中国悠久的文明和壮丽的山河融进了自己的情怀,而此时此刻,这位老人也已深深的融进了我的心中。第二篇:观《小平您好》有感观《小平您好》有感有这样一个人,他身高不高,却挑起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重担;有这样一个人,他三次被打到,却又三次站了起来将中国经济引向新的起点;有这样一个人,他说话不多,却字字珠玑掷地有声。他就是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总工程师、带领全中国人们走向富强的领路人。路漫漫其修远兮,邓小平始终在中国解放及发展的道路上上下求索着。然而道路注定是不平坦的。但华山再高,顶有过路。邓小平总能沉着地面对着眼前的困难和挑战以惊人的胆识第2页共9页和魄力带领全中国迈过一道道坎儿不断向更高处迈进。战争是残酷冰冷的,但经过战火洗礼和战争锻造的邓小平,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他身上所散发的瑰丽色彩,足以我们长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