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帮扶纪实欢口中心小学贫困学生结对帮扶实施方案困难家庭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家庭生活困难和家庭教育缺失,普遍存在着心理和生理成长的障碍。为了帮助“困难家庭学生”健康成长,推动和谐学校建设进程,为此,我校决定开展“班子成员、党员结对帮扶贫困家庭学生”活动。一、指导思想:以国务院关于救助弱势群体的有关规定为指导,立足于长效,落实于发展,巩固普九成果,确保在校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建设和谐校园,促进义务教育均衡、持续发展。二、领导机构:组长:刘荷玲副组长:魏伟苏芳成员:刘春梅邢海芳闫旭常兴忠三、帮扶对象:1、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家庭和农村特困户的在校学生。2、因各种原因(如。天灾人祸、父母丧失劳动能力、父母离异或丧父、丧母、本人残疾等)造成经济困难的贫困家庭学生。3、其他原因造成经济特别困难的在校学生。四、活动进程计划:1、宣传动员阶段。制定活动方案,在20XX年九月份召开动员会进行部署,10月份前完成调查摸底和完成核实并确定结对、建档。2、结对帮扶阶段。在20XX年10月中旬举行结对帮扶仪式,正式启动帮扶活动,每学期召开一次总结会。3、帮扶时限规划。一般要求帮扶学生至小学毕业(因人事变动可以自行选择延续或转移)。若小学毕业后升学,则由结第1页共3页对的双方自愿确定是否继续帮扶。五、帮扶措施:1、做好调查摸底。要求各班认真对待此次帮扶活动,认真做好调查、核实、筛选,填写完整《贫困学生调查表》,上报教导处存档。2、讲究帮扶方式。困难家庭学生极易变成内向、自卑、悲观、孤僻的性格,特别是孤儿、单亲,或父母离异、残障、外出务工等“困难家庭留守学生”,由于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更容易造成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对他们的帮扶,要以思想引导、心理辅导、精神鼓励为主,可通过电话、书信、谈话、家访等方式,与其多沟通、多联络。了解,把握其内心世界、思想动向、学习状况及日常表现等情况,用热心去关注、爱心去关怀、细心去关爱他们健康成长。3、落实帮扶措施。(1)、物质上救济。尽可能的帮助解决帮扶学生的书本费、作业本费、学习用具费等。(2)、学习上指导。帮扶人员要定期跟踪了解帮扶对象的学习情况,针对帮扶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与帮扶学生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制定教育措施,确保帮扶学生学得好。(3)、生活上关心。帮扶人员要经常与帮扶学生谈心,了解其心理和家庭存在的实际困难,使之切实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同时,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养成不畏艰苦、勇于进取的良好品质。4、反馈帮扶情况。参与帮扶的人员要做好日常帮扶情况记录,每学期小结,表彰一次。六、活动时间安排:1、9-10月份。贫困学生调查摸底,详实填写《贫困学生调查表》,核实,德育处存档。2、11月份。启动贫困学生结对帮扶活动,开展“大手牵小手”,进行第一次帮扶或捐助活动。3、12-1月份。分班举行“贫困生”家长咨询日活动,走访贫困学生家庭送“温暖活动”,进行第二次捐助。第2页共3页4、3月份。举行全校的贫困生心理和生理成长知识讲座。5、4月份。举行“我成长、我快乐”少先队系列关爱活动。6、5月份。分班走访贫困学生家庭。7、6月份。举行“快乐的童年”少先队系列活动,进行第三次捐助活动。8、6月份。贫困生结对帮扶活动总结,表彰。七、结对帮扶表:20XX.3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