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池塘养鱼方案

池塘养鱼方案_第1页
1/14
池塘养鱼方案_第2页
2/14
池塘养鱼方案_第3页
3/14
池塘养鱼技术第一节渔业养殖生态与环境要求养殖鱼类的生活环境,包括非生物(如溶氧、温度、PH 值等)和生物(如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等)环境.水质的优劣对鱼类的生长、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掌握鱼与水的关系,以及水质变化的特点,才能人为地控制和改善水质,提高鱼产量。一、水质环境㈠主要水质因子1、溶氧量水中的溶解氧是养殖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据观察测定,当水中溶氧量达到 2 毫克/升以上时,鱼类生长正常,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较好,饲料系数也较低;当溶氧量降至1。6 毫克/升以下时,鱼摄食量减少,饲料系数比在 2 毫克/升以上时约高一倍;当降至 1。1毫克/升,水中含氧量不足,鱼的呼吸频率加快,并出现“浮头”现象;降至 0.2-0。8 毫克/升以下时,开始窒息死亡。增加水中的溶氧量,特别是水底层的溶氧量,对促进淤泥中有机物的分解,加速池塘的物质循环;减少有机酸、氨、硫化氢等有害的中间产物积累,以及促进饲料生物的生长繁殖有重要作用。池塘溶氧量的分布、变化十分复杂,主要是受增氧和耗氧因子所制约,特别是高产鱼池,营养很丰富,浮游生物和放养鱼类比较密集,增氧和耗氧都很大,因此溶氧量很不稳定而呈昼夜变化,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现象.⑴ 昼夜变化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池塘中氧的主要来源,一般占氧来源的 56%-80%.其余来自风力吹起波浪,使空气中氧直接溶解入水中。氧的消耗,包括鱼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细菌的呼吸;悬浮或溶解有机物、类便、残饵及底部淤泥等的发酵分解.溶解氧的昼夜变化,以中午最高,清晨最低。在一般情况下,“水呼吸"(包括浮游动、植物、细菌的呼吸、溶解在水中的粪便、贱饵有机物的发酵分解)耗氧约占 60-65%;底质(包括底栖生物、腐殖质等)耗氧约占 15-20%,鱼呼吸约 20-25%。⑵ 垂直变化池塘溶氧量的垂直变化,受水的透明度及浮游植物分布的影响。由于上层水的光照强度比底层强,浮游植物比底层多,形成各水层光合作用产氧的差异.表层溶氧量高,底层水溶氧量低。为了改善底层水的溶氧条件,在中午开动增氧搅拌池水,促使各种水层溶氧的均匀分布将起良好作用。⑶ 水平变化因水受风力的影响,使下风处浮淤植物量比上风处大,故光合作用产氧量要比上风处多,故鱼类浮头,一般都趋向上风面。⑷ 季节变化因气候和浮游植物量的季节变化,使水中的溶氧量在一年中最高、最低量,都出现在夏、秋季节。夏秋季水温高,浮游植物相对比冬、春季多,故光合作用产氧亦高.但引起各耗氧因子...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池塘养鱼方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