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本研修对老师自主成长的意义2001 年,在教育部师范司举办的“基础教育改革与老师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朱小蔓教授和笪佐领教授从高师教育适应时代进展需要的角度,提出了“培育自主成长型老师"的教育人才培育新理念.他们认为:“新世纪的老师应该是自主选择、自主反思、自主建构、可持续进展的老师。”我个人认为,这一新的教育人才培育理念不仅适用于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同样适用于引领中小学老师继续教育.那么,在中小学老师继续教育中如何理解和实践这一教育人才培育新理念呢?我们的初步讨论表明,组织老师开展校本研修,是培育自主成长型老师的可持续进展之路。一、对校本研修的初步认识从终身教育的视角来看,培育自主成长型老师的过程,本质就是老师终身学习的过程。与职前学历教育、职后进修和“校本培训"等各种老师教育形式一样,“校本研修”也是提供有利于老师成长的学习环境。我们之所以认为“校本研修”是老师自主成长的可持续进展之路,是因为校本研修能够给予老师更多的“自主”,能够更有效地促进老师持续“成长”.(一)以老师的自主进展需求为出发点——校本研修的本源校本研修是近一年来提出的一种老师教育新形式。我们从2024 年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从“校本培训”转变到“校本研修”,开始了“中小学老师校本研修及其区域协作机制”讨论,其本源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老师在“培训”中的被动地位,突出老师的自主学习和自主进展,这种本源与培育自主成长型老师是相一致的.(二)关于“校本研修”的含义校本研修是相对与校本培训而提出来的,有关讨论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认为,校本研修是以“以校为本”、“老师即讨论者”和“提高修养"为核心理念的老师专业进展行动。所谓“以校为本”,就是以老师任职所在学校为基本场所,以本校老师队伍为主体,以改善老师的观念和行为,提高本校教育质量为根本目的.而“老师即讨论者”则是大家已经熟知的国际新理念,这种理念认为老师不应仍然停留在“教书匠”、“蜡烛”、“园丁”、“工程师”的角色定位上,而是作为“讨论者”,把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奉献、对未来社会的责任感,都融化在孜孜不倦的“讨论”之中,引导老师走上探究未知世界的幸福之路。“提高修养"反映了校本研修的价值取向——提高老师的专业修养水平和促进老师“修身养性”,而不是仅仅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的教学任务"而培训老师。当然,作为一种老师继续教育活动,校本研修的目的、内容的选择和确定必定要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