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属性 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是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从而使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3.劳动资源的稀缺性的本质体现的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效用最大化—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企业—利润最大化、个人—效用最大化他并不是说任何一种市场主体的每一种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行为都达到了效用最大化的目的,而是说主体的行为可以用效用最大化的观点加以分析和预测。生产要素市场—居民户是供应者,企业是需求者。商品市场—企业是供应者,居民是需求者。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实证研究措施:研究现象自身“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研究措施:应当是什么的问题。其重要障碍 1.信息障碍 2.体制障碍 3.市场缺陷。劳动力 1.在一定年龄之内(年龄下限 16,上限男 60、女 55)2.具有劳动能力 3.就业规定 4.从事或可以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所有人口(志愿者和家庭主妇不是劳动力,大学生是劳动力)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数 x 100% 年龄(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 x 100%劳动力供应弹性 1.供应无弹性 Es=0 2.供应有无限弹性 Es→∞ 3.单位供应弹性 Es=1 4.供应富有弹性 Es>1 5.供应缺乏弹性 Es<1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 1.需求无弹性 Ed=0 2.需求有无限弹性 Ed→∞ 3. 单位需求弹性 4. 需求富有弹性 Ed>1 5. 需求缺乏弹性 Ed<1 (W 工资 L 劳动力)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首先,15-19 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另一方面,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 再次,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最终,25-55 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参率保持高位水平,观测不到因经济周期循环生产的变动,也不存在明显的趋势性变化。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华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与消极性劳动力假说。短期的生产实际上就是产量取决于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短期生产的可变要素就是生产力。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长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平均产量递增阶段 2.边际产量递减阶段 3.总产量绝对减少平均产量为 AP,边际产量为 MP, TP 为总产量 AP=Q/L, MP=△Q/△L AP 与 MP 的交点为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