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制度一、编制目的为进一步法律规范风电场安全管理工作,提高风电场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全面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实现对风险的超前控制,以预防事故的发生,结合风电场实际,特制定本制度.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设备的风险预控管理。三、引用标准3.1 《电气安全术语》GB/T 47763.2 《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法律规范》GB 19517—20243.3 《电气设备的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降低》GB/T 22696-20243。5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国华河北分公司 2024 版)四、风险预控管理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程序,以全面辨识生产系统和作业活动中的各种危险源,明确危险源存在的风险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并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监测、预警、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电场应组织员工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和风险评估,并确保:(1)、危险源辨识前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2)、辨识范围覆盖本单位的所有活动及区域;(3)、对所有工作任务建立清册并逐一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并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4)、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应采纳适宜的方法和程序,且与现场实际相符;(5)、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6)、危险源辨识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7)、采纳事故树分析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8)、工作程序或标准改变、生产工艺发生变化以及工作区域的设备和设施有重大改变时,能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9)、发生事故(包括未遂)、出现重大不符合项时能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2、风险管理对象提炼、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的基础上,应提炼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象,并符合下列要求:(1)风险管理对象的提炼要具体、明确,一般应根据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2)针对风险管理对象风电场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形成程序;(3)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4)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要求;(5)风电场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3、危险源监测风电场应实行措施对危险源进行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确保:(1)危险源监测方法适宜,并在风险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确;(2)危险源监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