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试题及答案1.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依据是( )A.环境功能的不同B.环境范围的大小C.环境要素的不同D.环境要素形成的原因答案:D2.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被称为( )A.原生环境问题B.次生环境问题C.第一环境问题D.继发环境问题答案:B3.首次提出“人类环境”这一概念的是( )A.1945 年联合国大会B.1972 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C.1982 年内罗毕峰会D.1992 年里约环境与进展大会答案:B4.根据环境的功能不同,可以将环境分为( )A.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B.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C.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D.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答案:B5.我国宪法中将环境分为( )A。城市环境和乡村环境B.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C。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D。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答案:C6.下列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表述有误的是( )A.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展的基本条件B.人类能够主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可以逐步摆脱环境对人类的限制D.人类是环境的产物答案:B7.在日本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一般称为( )A.公害法B。污染控制法C。环境保护法D。自然保护法答案:A8.在环境保护的综合调整机制中,属于市场调整机制的主体有( )A.政府组织B.营利性企业C.非政府组织D。非营利性组织答案:B9.首先提出了“预期的环境政策”的法律文件是( )A.《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B。《21 世纪议程》C。《关于环境与进展的里约宣言》D。《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答案:D10.标志着我国的污染防治工作已经从末端治理为主进入到以源头预防、综合治理的阶段的事件是( )A.1973 年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大会B。1979 年《环境保护法(试行)》实施C。1989 年《环境保护法》实施D。2024 年《清洁生产促进法》制定答案:D1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不包括( )A.环境法具有科技性B。环境法是社会法C。环境法是私法D.环境法是综合部门法答案:C12.ISO 环境标准属于( )A.国家标准B。企业标准C.国际标准D。行业标准答案:C13.下列有关环境质量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质量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和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环境标准B.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作规定的项目,不得制定地方标准C。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标准D。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必须严格于国家标准答案:B14.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实行多少小时报告制( )A.半小时B。一小时C.二小时D。三小时答案:B15.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