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修辞教案 第一节 修辞和修辞学 一、什么叫修辞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修辞的客观规律;二是指修辞活动,也就是在说话或写作时,根据特定的语境和表达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表达方式,力求使话语更加准确、鲜亮、生动,以收到最好的表达效果;三是指修辞学,也就是讨论运用语言的艺术,讨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我们这门课是在第三种意义上使用“修辞”这个术语的。修辞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科。当然,不是以某一个语言要素作为讨论对象的,也不是一般地综合讨论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要素,而是讨论运用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各种要素提供的可能性,自如地驾驭语言,更好地达意传情。 二、语言环境英国学者 R.R.K。Hartmann(哈特曼)、F。C.Stork(斯托克)《语言与语言学词典》:Context 上下文;语境 (a)上下文.在话语或文句中,位于某个语言单项前面或后面的语音、词或短语。……(b)语境.话语或文句的意义所反映的外部世界的特征。语境和情况的概念说明言语和文字符号表现说话人周围世界的方式。语言环境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有说话的时间、说话的地点、说话的话题、说话的目的,以及说话人、听话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性格、修养、处境、心情、社会地位、文化程度,乃至文化背景,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关系,等等。语言环境是选择表达手段的依据.语言环境是理解话语的根据。 三、汉语修辞学讨论的概况古书中关于修辞理论、修辞实践的记载,可以看郑奠、谭全基编的《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商务印书馆,1980 年)。中国第一部以“修辞”命名的著作是元朝人王构的《修辞鉴衡》.不过,这部书主要说明诗文批判、鉴赏、写法以及学习写作的门径,不是我们今日所说的严格意义上的修辞。中国第以部系统讨论汉语修辞格的著作是唐钺的《修辞格》(商务印书馆,1923 年)。此书参考英国学者J.C.讷斯菲尔德《高级英语作文》(1910),把汉语修辞格分为五大类二十七格。创立中国第一个科学修辞学体系的著作是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1932)。这部修辞学著作影响很大.陈望道把汉语修辞方法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类。所谓消极修辞,就是要作到明确(意义明确)|通顺(条理清楚)、平匀(语言平易纯正)、稳密(词句安排符合内容的需要).前两点说内容,后两点说语言形式。所谓积极修辞,就是采纳一定的修辞方式,制造一定的意境,或增加语句的情趣.《修辞学发凡》讨论的 38 种辞格。当然在大类种有不同的小类.假如把小类独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