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 第三课时一、谁解琵琶声1、“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明确:音乐(琵琶声)。2、琵琶女弹奏了几次?描写方法是什么?诗人听后感受是什么?琵琶女弹奏了三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略写,侧面烘托 , 惊奇;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详写,正面描写,沉醉;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略写,侧面烘托,悲伤。3、课文第二段是从正面详写琵琶女演奏琵琶曲,试分析演奏可分为几个乐段?调弦校音,情随声出(序曲、前奏曲) 演奏名曲,倾诉悲情(总写) 珠落玉盘,急切愉悦(第一乐段:欢乐曲) 幽咽凝绝,幽愁暗恨(第二乐段:沉思曲) 铁骑突出,激越雄壮(第三乐段:悲愤曲) 曲终收拨,戛然而止(曲终) 江心月白,余韵无穷(魅力)4、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乐章“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间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 第三乐章“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由于心情沉痛,越来越低沉,以至于停顿),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