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作业管理名词解释第一章 生产与作业管理导论1 生产与作业系统:是企业员工实施订单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综合运行的过程。2 质量:主要指产品的使用功能、可靠性、寿命、外观等。3 数量:指不断满足用户在产品和服务数量方面的需求。4 交货期:主要指在供货时间上的保证能力。5 品种:是企业对市场需求多样化、差异性的集中体现.6 生产与作业系统结构化要素:指构成生产系统物质形式的那些硬件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7 生产技术:指生产工艺技术的特点、工艺技术水平、生产设备的技术性能等.8 生产设施:指生产中的设置,生产装置的构成及规模、设施的布局和布置,并体现出相互联系方式。9 生产能力:指生产与作业系统内生产设备的技术性能、数量及组合关系决定的反映生产系统的能力.10 非结构化要素:指在一定的结构化要素组合所形成框架基础上,起支撑和控制生产与作业系统运行作用的要素。11 生产与作业管理:指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有效地利用生产资源,对生产与作业过程进行组织、计划、控制,生产出满足社会需要、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管理活动的总称。第二章 生产与作业战略12 企业战略:指企业为适应外部环境,谋求企业的生存和进展,对生产经营活动实行总体性管理的决策和谋划.13 经营范围:指企业在所处行业中所具有的产品和市场地位、经营的内容与规模等。14 竞争优势:指企业产品与市场的特别属性,以及这种属性给企业带来的竞争地位。15 生产与作业战略:指在企业总体战略的指导下,根据目标市场和产品、服务特点,在构造生产与作业系统时确定的指导思想、规划、决策内容及其实现程序.第三章 构建生产与作业运作平台1 生产与作业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进入企业,经过生产转化,到形成一种新的使用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过程。2 生产技术准备过程:指在投入正式生产操作前的有关生产技术准备工作。3 并行工程:是将产品设计和制造及其相关过程的多项任务同时交叉进行,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使用报废处理的所有因素来进行设计。4 流程:是为特定顾客、市场,即特定目标,提供特定产品、服务所设计的一系列规定活动程序,或一连串相关联的步骤或作业活动.5 订货生产类型:指按用户的订单来组织生产,一些大型、特大型产品,如船舶、大型水轮发电机等属于这种类型。6 顺序移动方式:指产品在一道工序加工完后,统一搬运到下一道工序去加工的方式.7 平行移动方式:指一批产品中的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