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贫穷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的研究 艺术专业

对贫穷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的研究  艺术专业_第1页
1/15
对贫穷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的研究  艺术专业_第2页
2/15
对贫穷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的研究  艺术专业_第3页
3/15
对贫穷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的研究 1967 年,意大利艺术评论家吉尔马诺·切兰特(Germano Celant)在展览“贫穷艺术—空间”中提出了“贫穷艺术”(Arte prove)的概念,以概括和描述当时一批年轻的意大利艺术家的艺术观念和风格,其独特性就在于艺术家选择日常生活中如同穷人使用的废旧用品或被忽视的材料作为表现手段,如树枝、金属、玻璃、石头等物品,摆脱传统艺术的约束。其中,切兰特对贫穷艺术给出的定义为,“在根本上是反商业的、独断的、平凡的和凡形式的,它主要关心媒介的物理性质和材料的易变性。其重要性在于,艺术家同实际材料、全部现实以及他们理解该现实的企图遭遇。尽管他们解释那样的现实的方式是不易明白的,但却是敏锐的、晦涩的、个人的、激烈的。”[1] 1970 年,瑞士策展人让-克里斯多夫·阿曼也为贫穷艺术提出了一个尤为重要的定义,他指出,“贫穷艺术指的是一种与周围科技世界相区别,追求以最简单的方式达到诗意效果的艺术。这种对简易材料的回归,再度通过想象揭示规律和进程的做法,是对艺术家在工业化社会中自我行为的检查…一种‘隐退’的方法,但绝不意味着否定社会,而是坚持一种道德主张:客观真实性之下的主观化感受,表现的是对于环境现象普遍的及个别的回忆。”[2]从艺术形式来分析,贫穷艺术的表现形式纷繁复杂,包括着雕塑、摄影、装置等形式,其思想内涵丰富也多样,人们很难赋予它确切的定义。但从以上关于贫穷艺术的定义来分析,材料是其艺术创作表现形式的重要特征,既观念又感官,既直白又隐晦,既诗意又现实,既与材料当下的物理性质与自然过程有关,又通过其特性与当代社会紧密相连。一、 “贫穷艺术”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研究1、社会背景20 世纪 50 年代到 60 年代早期,意大利经历了被称为“意大利奇迹”的快速工业化和经济飞速增长时期,高科技和组装线工作的即时引进,把意大利变成了一个消费主义的新型大众社会。然而,就在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经济转入衰退,这种经济“奇迹”结束了,曾经充溢于整个社会的乐观情绪变成了怀疑和不安。在社会文化领域,这也是个大变革的时期,年轻人开始奉行一套与父辈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尤其是年轻人参加了政治抗议活动,并且爆发了许多反对越战和任何形式战争的游行。他们感觉到旧的社会理论已经过时而空洞,但他们并不欣赏眼前的社会形势,所以他们在文化、艺术等相关领域愿意尝试一切可能性,无论它有多么非理性、反传统和荒谬。所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对贫穷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的研究 艺术专业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