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彪西《为钢琴而作》之<前奏曲>音乐特征与演奏初探 【摘要】: 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是印象派必不可少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抛开传统调性、曲式与和声之约束,就当时代而言,极具革命性的意义。他透过个人的美感直觉,将音乐元素原有之特质表现的酣畅淋漓 ,使作品呈现强烈的感染力及丰富的意境氛围,形成独特的美学思想。德彪西以自身对音乐的审美感,将这些艺术融合于音乐中,逐渐形成其独特的创作技法。此套作品《为钢琴而作》(Pour le Piano) 属德彪西早期的创作,《为钢琴曲》共有三首乐曲,分别为〈前奏曲〉(Prelude)、〈萨拉邦德〉(Sarabande) 与〈托卡塔〉(Toccata)。本文围绕<前奏曲>进行阐述,通过对德彪西的生平钢琴作品创作风格与作品创作背景的了解。从而对结构、和声、力度、触键和踏板等方面着手进行详细的分析。【关键字】: 德彪西 《为钢琴而作》<前奏曲> 印象派 一、德彪西与他的钢琴作品创作风格特征(一)德彪西生平简介德彪西(原名:Achille-Claude Debussy,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 法国作曲家,1862 年 8 月22 日---1918 年 3 月 25 日)出生于法国的一个小镇---圣日耳曼昂莱。德彪西创作生涯里,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对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影响。身为海军的父亲原先一心想让他成为军人,从未考虑过让他学习音乐。直到 1870 年爆发了普法战争,德彪西全家迁移至法国东部的坎城,投靠姑姐克莱门汀(Clementine);德彪西在此向一位意大利小提琴家吉恩·塞如提(Jean Cderuti)开始他的第一节钢琴课;此后经由介绍莫特·德·福洛维尔(Fleuville)学习钢琴,并顺利考进巴黎音乐学院就读。11871 年 9 岁的德彪西师从于莫特夫人(A.-F.Marie Mauté de Fleurville),在其指导下学习钢琴。1872 年,德彪西进入巴黎音乐学院,钢琴师从于安东尼·马蒙泰尔(Antoine Marmontel)2。在其教导下德彪西参加钢琴比赛屡屡获奖,与此同时也开始在作曲方面的发展。在 1880 年至 1882 年,德彪西在俄罗斯教导冯·梅克夫人的孩子上音乐课,从而也直接接触到许多俄罗斯音乐家的作品。例如柴可夫斯基(Peter·Ilyich·Tchaikovsky)等,使音乐观更加的多元化。与此同时也常与一群意气相投的好友经常光顾在蒙马特(Montmartre)新开张的饭店,谈论当时兴盛的象征派作家,例如保尔·魏尔伦(Paul verlaine1844-1896)3等人的新诗,激发了德彪西在未来岁月里创作的灵感。18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