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瑶族长鼓舞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广西本土民族舞蹈,将其加入高等院校的课程中,一方面能够弥补高等院校中缺乏广西特色民族民间舞教材的不足,另一方面还可以深化学生对不同地区舞蹈文化的认知以便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本文通过广西艺术学院瑶族长鼓舞课堂组合与田野中的长鼓舞之间的联系,结合目前广西艺术学院瑶族长鼓舞的教材内容,从而分析建设广西民族民间舞教材,发展广西本土学科建设的可行性及意义。同时希望能为形成广西富有民族特色的课程体系提供一些参考。关键词:广西瑶族长鼓舞;瑶族长鼓舞教材; 广西本土民间舞教材建设一、广西瑶族长鼓舞瑶族长鼓舞是盘王子孙为了“还盘王愿”,跳长鼓舞来祭奠盘王,同时受到当时生产方式的影响而产生的,如今流传于贺县的“七十二套赶羊做鼓长鼓舞”给人们呈现出了这一传说,其主要在瑶族传统节日、庆祝丰收、乔迁或是婚礼喜庆的日子来表演。中国瑶族的长鼓舞,流传在广西、广东、云南、湖南等地,广西的瑶族主要分布在金秀县,贺州、恭城、富川等地的长鼓舞也非常有名,有单人、双人、四人和集体形式。瑶族长鼓两头大中间小,多用燕脂木制作,鼓身用整段泡桐原木挖制或旋成,内腔挖空,两端距离比例一般为四比六或者六比四的黄金分割比例,状如喇叭,蒙以羊皮或牛皮(图一)。从瑶族长鼓的形状来看,按照黄金比例分割这一点也体现出其圆润和谐之美。2007 年,广西贺州富川瑶族长鼓舞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2 年刘小春等通过调研走访瑶族长鼓舞发源地,与当地人民进行访谈交流,最终撰写了我国首部关于瑶族长鼓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丛书——《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瑶族长鼓舞》,瑶族长鼓舞已逐渐成为广西地方的文化名片。图一 瑶族长鼓广西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广艺)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一所高等艺术院校,有义务传承发展广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此,其把办学理念定位为“要办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高等艺术院校”,将建设广西本土民族民间舞教材提上日程,将瑶族长鼓舞教材建设视为首要任务,并于 2005年获学院和广西教育厅审批立项“广西民族民间舞教材建设”。广艺在民间舞这块的教学范围涵盖瑶族、壮族、苗族、京族、藏族、蒙族、维吾尔族、汉族、朝鲜族等。目前在瑶族民间舞教材方面,主要是由金美月老师编创。张政武老师在教授男班教材时也加入了部分自己的理解和改变。 张政武老师在 2011 年的时候亲自去过贺州、连山、连南、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