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摘要:当前,世界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背景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这要求社会成员具备极强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创业素质和创造精神,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本地资源,有的放矢,因地制宜。本文将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及具体举措进行研究。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地方文化特色;创新创业教育 1.立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从地方资源中孵化专业特色 “地方性”是地方赋予当地新建本科院校的天然资源。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要以此为依托,开创一条“人无我有”的专业发展新路径。我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多数设立在省会城市以外的地级城市,从其名称构成 “地名+学院”、“地名+学科门类+学院”即可以看出,“地方性”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最基本和最显著的属性之一。无论是历史沿革、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服务面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都打有深深的“地方属性”的烙印。从历史沿革来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前身多为在当地有数十年办学历史的专科院校构成,是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办学定位来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就是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建立的,是我国高等教育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整体布局结构的调整。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就是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服务面向来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重点是要为所属区域的经济建设、文化繁荣、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服务。地方属性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与名牌、老牌本科院校和同类本科院校相比所具有的“独特的色彩和风格”,没有地方特色,脱离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就没有了生命力。一要着眼于在“同质化”专业设置中发现差异,寻找名牌、老牌高校专业设置在“面向”、“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上的“盲区”,建立符合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学有专长、不可替代的人才。二要着眼于树立以地方社会经济为中心,与地方社会共发展的理念,认真归纳总结学校长期以来在服务地方中积累的经验,充分发挥服务地方协调发展中形成的独特优势,以服务地方建设求支持,以推进区域发展求发展。三要着眼于对地方独特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物产资源、转型发展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