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血吸虫患者部分临床生化指标结果探讨摘要: 为了提供晚期血吸虫病人的研究与救治依据,分析研究晚期血吸虫病人部分人临床生化指标检验结果。 方法 对本省 2012 年接诊的 5 405 例晚期血吸虫病人,进行现况调查,从而确定部分临床生化检查结果,进而对检查结果数据进行了分析统计。 结果 在晚期血吸虫病人中,血红蛋白值低于正常的有 86.28%,其中 54.24%为轻度贫血者,31.58%为中度贫血者,0.04%为重度贫血者;白细胞低于正常的病人约为 39.49%;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病人占36.48%;白蛋白降低的病人约为 38.93%,球蛋白升高的病人有 48.41%,白球比值倒置的病人占 28.7%;谷丙转胺酶高于正常值得病人占 16.10%。 结论 晚期血吸虫病人大部分都有临床生化检验结果不正常,主要表现为:贫血、低白蛋白、白球倒置、增高嗜酸性粒细胞等,此研究可以为研究晚期血吸虫病、发展医学技术以及救治晚期血吸虫病人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关键字:血吸虫;临床;生化指标;分析血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属于热带病之一。在世界上,有七十四个国家和地区流行此病,有将近 2 亿多的感染者。由于血吸虫侵入人体使人类感染血吸虫病。有 5 种能血吸虫使人体致病包括:泥公血吸虫、间插血吸虫、曼氏血吸虫、日本血吸虫以及埃及血吸虫。在亚洲人体主要包括泥公血吸虫以及日本血吸虫。1904 年由日本人桂田教授最先发现而命名的血吸虫称为日本吸血虫。能够严重致病,在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以及菲律宾广泛分布。日本血吸虫在中国也最为流行。在防治晚期血吸虫病过程中,防治晚期血吸虫病的重要影响因素是科学技术更新速度。在研究中,很多人都认为无论是诊断晚期血吸虫病还是没有新临床治疗技术的创造,也都是防治晚期血吸虫病的一个难点。对于防治血吸虫病的医疗人员,深有体会,尤其是从事临床研究的人员。陈众等的研究发现,影响疫情的原因之一是科研的落后。主要原因是:目前,在我国对血吸虫病防治应用研究以及投入的科研经费不足。晚血(晚期血吸虫病的简称)的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对于晚血的研究和临床救治病人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于 2012 年,我们对本省晚血病人 10810 例检测了临床生化指标,比较分析了与正常值的差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检测内容与检测方法1.1 检测的对象 对我省 2012 年 10810 例晚血病人进行晚期血吸虫病的现况调查。诊断标准参照第三版晚血病人血吸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