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书毕业论文题目 大柴胡汤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1.毕业论文任务要求:概述:大柴胡汤出自于东汉医家张仲景所撰写的《伤寒杂病论》,其配方组成为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切)、枳实四枚(炙)、大枣十二枚(擘)、大黄二两。煎煮方法为将以上八味药,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该处方为小柴胡汤除去人参和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即为大柴胡汤。为表里双解之剂,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大柴胡汤具有保肝、利胆、抗炎的作用,临床多用于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病证。所以对于该课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以期能够将大柴胡汤更好的应用在临床上。目的:大柴胡汤出自于《伤寒杂病论》,至今仍是临床常用方,表里双解之剂,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效。本文的主要的目的:分析大柴胡汤的药理作用,以期能够将大柴胡汤更好的应用在临床上。方法: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科技文献疏理,收集整理大柴胡汤的实验基础研究,调查临床运用大柴胡汤治疗各种疾病的报道,总结大柴胡汤药理作用及现今临床新用,将大柴胡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大柴胡汤的药理作用为:保肝作用、利胆作用、抗炎作用、降糖作用、降血脂作用。大柴胡汤在临床上应用:用于脂肪肝及黄疸型肝炎、用于胆石症、胆囊炎、肺炎、用于糖尿病及合并症、用于高血脂症。结论:张仲景设大柴胡汤组成有二,一方有大黄,一方无大黄。但是,从临床应用来看都加用大黄,“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已被历代医家认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本方是主治少阳阳明热证的基础方。少阳胆热内扰,阳明郁热内结,浊热逆乱上下是其病变证机,中医临床症见:胸胁苦满,脘腹拘急,或呕吐、下利、心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数或紧。所以本方多用于治疗西医临床中的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线炎、肝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符合其主治病变证机,也可加减应用其它肠梗阻、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一般疗程在 3~20d 不等,用药剂量基本上都遵从原方。在基础研究方面,大柴胡汤保肝、利胆、抗炎、抗凝血、调节脂代谢、调节免疫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都有一定的进展。同时也验证了大柴胡汤的临床作用。但是关于大柴胡汤的煎煮制备、用法用量等方面的研究报导较少,应通过多查阅古代书籍对煎煮方法及用法用量进行确定。2.主要参考资料:[1]任鲁颖,张传霞,王祥生,董彬,王建明,刘...